日前,從廈門檢驗檢疫局同安辦獲悉,自廈門局分類管理工作規范發布以來,評定一類企業18家、二類企業82家、三類企業36家,涉及機電、輕紡、化礦等工業品。通過實施分類管理,不僅使企業在加強質量管控上增強了“動力”,還成為工業品企業擴大出口的“快車道”。
抓監管,強化自身建設。為加深對企業的了解及提高檢驗員的綜合水平,同安辦多次組織檢驗員集中時間,認真學習總局和廈門局關于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分類管理工作的相關文件,進一步統一了思想認識和分類管理的操作規范。安排檢驗員深入企業,對節能燈、鞋、陶瓷等機電輕化大宗出口商品生產企業駐廠各一周時間,對企業信用情況、生產條件、出口情況、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等有了較完整的認識,為切實做好監管工作奠定了基礎。
抓監管,實行差異化管理。在對企業的日常監管過程中,對出口工業產品及生產企業實行動態分類管理,根據不同企業類別進行差異化管理。對一類企業在實施出口快速通關便利措施的同時,監管不松懈;對三類企業加大監管和抽檢批次的同時,積極幫助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產品質量,達到廈門局分類管理分類評定標準二類要求的,及時予以類別轉換,提高通關速度。通過實施差異化管理,有力地助推了轄區工業品出口,前8個月累計出口工業產品12280批4.89億美元。同比增長64%、79%。
抓監管,企業得實惠。實施分類管理,一類、二類企業將享受到減少抽檢批次等優惠待遇,既省時又省錢。其中一類企業基本實現了“零庫存、零等待”;二類企業也通過減少抽檢批次,縮短了檢驗流程,提高了通關速度。同時,減少抽檢批次,降低了企業的經營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效益。(廈門檢驗檢疫局同安辦 顧群)
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