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至九月份,吉林省連續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吉林省中朝界河(鴨綠江、圖們江)流域口岸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面對國內有關省份(安徽、江蘇)頻發的霍亂疫情及洪水可能引發的腸道傳染病流行等次生災害發生,吉林檢驗檢疫局及時開展了鴨綠江、圖們江水霍亂弧菌監測。
本次監測時間為期二個月,省局衛檢處按照《國境口岸霍亂弧菌檢驗規程》(SN/T1239-2003)要求制定了監測方案,組織長白、集安、琿春、延邊局和臨江、圖們辦事處等6個口岸分支機構統一開展監測。9月13日、10月11日各口岸分別采樣一次,并將樣品送達省局技術中心及延邊局綜合實驗室進行了檢測。
檢測前,省局技術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檢測人員從實驗室設備狀態、檢測方法的查閱及確認、試劑及診斷血清的購置及驗收、實驗室環境設施監控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了精心準備。檢測過程中,省局技術中心以檢代培,對各口岸分支機構從事微生物檢驗的專業人員進行了江水霍亂弧菌檢測方法全過程培訓。
二次監測中,6個分支機構共采集水樣132份,在省局技術中心進行了44份水樣檢測,均未檢測出O1群和O139群的霍亂弧菌;第一次監測時,臨江辦采集的樣品與臨江疾控中心開展了聯合監測,共檢測水樣18份,未檢出霍亂弧菌;第二次監測時,延邊局實驗室承擔了延邊口岸和圖們口岸江水樣品的檢測,共檢測水樣12 份,亦未檢出O1群和O139群的霍亂弧菌。
本次監測吉林局業務部門、檢測部門、各分支機構統一協調,圓滿完成了兩江界河監測任務,為防止霍亂經江水傳入傳出提供了科學依據,較好地履行了嚴守國門,防止疫情傳入傳出的職能。(吉林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