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三不三少”落實“三抓”
全面提高基層局產品質檢驗所建設質量
基層質監局產品質量檢驗所(以下簡稱質檢所)作為兩個技術機構之一,其建設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基層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影響著質監系統的社會形象。因此,提高基層局產品檢驗所的建設質量,是新的形勢和任務對質監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質監工作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從目前基層局質檢建設的情況看,主要存在著“三不三少”問題。一是不認知,社會影響力少。筆者曾隨機在黨政干部、企業負責人和社會公眾這個三個層面的人群中做過一項質檢所職能情況的專項調查,調查發現黨政干部對質檢所的工作職能清楚的占80%,生產加工企業負責人占100%,社會公眾僅占58%。有的是知道有這個機構,但具體干什么工作不清楚。有的干脆是什么都不清楚,特別是社會公眾中只有親朋在這個部門工作的,才知道質檢所的職能是干什么的。質檢所這種社會認知程度較低的現狀,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基層局質檢所業務的開展和作用的發揮。二是不能干,檢驗設備少。從工作實際情況看,基層局質檢所配備的設備遠遠落后于企業質量檢驗科(室)的設備,企業質量檢驗科(室)使用先進檢驗設備一次就能做好的檢驗,基層局質檢所則需要2到3次才能做好。有的產品由于沒有設備,只能送到外地或者是上一級質量檢驗去檢驗,從而增加了產品質量檢驗成本。三是不會干,真懂會干的人少。從現在的情況看,每個基層縣局的質檢所根據所擔負的任務,編制基本上20人左右,而在編人員也就在10人左右,而這些人員中至少有3到4名是抽樣工作人員,只有6名左右的專職化驗員。這些工作人員中,真正能獨擋一面的,檢驗專業科班出身的,一個基層縣局也就是那么3、4名工作人員,這種狀況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了基層局質檢所的工作質量和檢驗水平。
要提高基層局質檢所的建設質量,筆者認為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宣傳,不斷提高基層局質檢所的社會認知度。要利用計量宣傳日等時機,采取送服務下鄉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質檢所業務范圍的宣傳,宣傳的重點對象是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大中小學校學生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村,從根本上提高基層局產品質量檢驗所的社會知名度。二是抓投入,裝備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設備。基層局要根據各地經濟發展和產品品種分布情況,適當增加專項產品質量檢驗室的數量,擴大質檢所的建設規模。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配備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檢驗設備,最大限度地降低檢驗成本,最終達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擔負的任務相適應、與產品品種和數量相適應的目標。三是抓人才,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提高檢驗人員能力素質的起點,在按照上級領導機關的要求,接受考入技術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基礎上,面對形勢和任務對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要求,高點起步有針對性地培養。要拓展提高人員素質的渠道,可在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的基礎上,采取“育、選、借”的方式方法,不斷地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和能力。要加大對提高檢驗工作人員培養的投入,進一步加強領導,健全提高人員素質的機制,為質檢所工作人員能力素質的提高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山東省平邑縣質監局 甘信軍)
甘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