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的金牌是精神
“三連冠”夢圓福建省運會再譜質檢文化建設新篇章
10月29日,“福廈國檢”代表團廈門檢驗檢疫局乒乓球種子選手蘇升登上第14屆省運會上男子單打冠軍領獎臺。
這樣,在短短一年內,廈門局乒乓球選手先后問鼎全國質檢、廈門市、福建省的三大頂級競賽。
廈門局在競技體育領域成功崛起,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三連冠”之路。這與他們在全國質檢文化建設熱潮中,積極倡導“敢想愛拼會贏”的文化理念,著力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接民氣、鼓士氣,進而全方位引領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是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的。
更重的金牌是精神。事實上,賽場內外,以蘇升為主要代表的廈門檢驗檢疫體育健兒,始終表現出的那種質檢人永不言棄而坦然大度的精神風范,已經深深烙印在八閩同行心中——在事關能否順利出線的關鍵局中,得知自己被誤判得分,蘇升沒等對手反應過來,即主動示意裁判糾正;在男團失利無緣八強的情況下,他仍不顧疲勞,自告奮勇,擔當起女團“準”教練,為她們最終摘取省運金牌立下了汗馬之功。
一個集體的新勝利
真金白銀鑄成七塊獎牌
這是蘇升和他的伙伴們所代表的在閩質檢三局,首度出征省運會。連日來,他們共奪得7大獎項:乒乓球2金(女團、男單)1銀(女單)1銅(男雙);總積分列32強第8位,被組委會授予銅獎;道德風尚獎;優秀組織獎。
“成績單”來之不易!
從福建省看,這是質檢機構首次派運動員參加省運會。從全國質檢系統看,一個正廳級局單獨組隊參加省運會相當罕見,一省之內正廳級質檢機構全部聯合組隊參賽從未有過。
往屆活動從無質檢機構參賽,本屆省運會籌備階段,主辦單位似乎也將質檢“忽略”不計。“我們是在參加市直機關青年乒乓球聯賽時探知省運會的具體消息,這時還無任何部門給我們發過任何有關報名的通知函件。”廈門局工會主席杜青安回憶說,“為落實大質檢文化建設方案,黨組審時度勢,決定主動出擊。詹思明局長指示我們主動和省體育局等有關方面聯系。原定報名時間已過,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同志在文件上作了特批。”
事實最終證明,這是三局決策層戰略思想上的一次新勝利。“福廈國檢”甫一亮相,獎牌一一收歸“囊”中,率先全國質檢在地方省運會金牌榜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大質檢文化建設掀開嶄新一頁。
然而,此前幾無配合、賽前集訓不足倆月,三局隊員如何一致對外?全國、廈門兩級賽事中獲獎的乒乓球種子選手,再度奪標有無心理負擔?……省運會期間,不管是熟悉和不熟悉的,從開始緊捏一把汗到最終豎起大拇指的,無不疑竇重生。
“看到抽簽結果的時候,我感覺到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壓力。對手是如此強大,其中有前國家隊運動員和省隊的運動員,實力都非常雄厚。16進8、8進4、半決賽、決賽,一系列的殘酷戰斗排山倒海而來,一輪比一輪艱苦,無論在哪一輪被淘汰,結果應該都屬于正常。”
“沒有團隊,就沒有賽場上的一切!”慶功座談會上,二十出頭的小伙蘇升感嘆道。“賽前動員會上,局領導說,三局聯合組隊已載入史冊,希望同志們放下思想包袱;賽場上隊友的吶喊與掌聲、大家彼此交流的‘錦囊妙計’,賽場外鼓勵的短信和電話;比賽間隙,教練會心擊掌,工作人員悉心照料……我的專心、我的信心、我的決心,一切都來自團結一心。”
“質檢人有實力,質檢人有風度……”。女團決賽,廈門局選手郭芳云與陳晨等隊友共同配合,以巧妙戰術轉敗為勝、勇奪冠軍。女單決賽,小郭不幸拉傷手臂,仍咬緊牙關,拼力堅持,鏖戰五局,最終奪得銀牌。開幕式進場儀式上,“史上最怪異”臺風鲇魚攜來狂風暴雨。“雨水從頭頂澆下來,雪白的制服緊貼在身上,雙腳全泡在水里。”廈門局禮儀隊在雨中站立了2個多小時,甚至連用手擦下雨水的動作都沒有。當以雄健的步伐出現在主席臺前,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黃小晶眼睛為之一亮:質檢人不簡單!
一種品牌的新載體
兩手并重實踐“七走在前”
盡管只是一場“處女秀”,大質檢的旗幟已經高高揚起。
盡管只是一部“合拍劇”,也足以宣示,大質檢的聲音聽不到或不夠響、大質檢競技文化不敢為或不能為的時代,從此告別八閩。
尼采曾說,每一個雅典人都通過競技發展自己的技能,直到變得對城邦最有用、最無害。在他看來,競技對于古希臘人來說不是出自閑暇的奢侈之舉;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生活的內在基礎”,是維持生活世界的天真、活力和創造性的源泉。
五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人把文化建設鄭重寫入十二五規劃建議,強調“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文化建設,已然成為國家質檢總局一項重大的工作部署。縱觀全國質檢系統,文化自覺、文化對話與文化包容,直指構建和諧質檢之根本。
近年來,在廈門局黨組的正確引導下,涉及美術、攝影、書法、羽毛球、登山、游泳等,總數接近20個文體興趣小組,活躍在各個角落,涌現了一大批質檢文化優秀人才。
人們看到,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文化創新,共同構成了檢驗檢疫文化創新的重要組份。它們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一道,形成了廈門檢驗檢疫業務與文化建設“兩手抓”的同心圓,凝固在以“敢想愛拼會贏”為主題的廈門檢驗檢疫文化史詩當中,全方位展示了廈門檢驗檢疫人“敢想”的大視野,“愛拼”的大勇氣,“會贏”的大智慧,贏得了中央、總局領導的高度關注。去年以來,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多次考察并寄語廈門檢驗檢疫工作;支樹平同志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后,首次出差即來廈出席聯合國第二屆世界投資論壇,在廈門局調研時,又語重心長地以七個“走在前”寄予厚望。
決勝千里,關鍵靠人。廈門局通過制訂學科帶頭人和科技獎勵制度等一系列新舉措,引進了一批碩博科研人才和文化建設骨干,優化了人才結構,已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院士智囊團”和“食品安全突擊隊”等核心人才隊伍和百花齊放工作新格局,在質檢工作諸多領域獨領風騷。
——在促進口岸物流與貿易便利化方面,率先全國實現出口電子監管系統的100%覆蓋,率先啟動了進口電子監管系統、電子業務稽查和督察系統研發;
——在深化兩岸質檢機構交流和兩岸貿易往來方面,率先入臺參訪臺灣四個涉檢機構,開創兩岸農產品產地互認和實驗室檢測機構比對先河;
——在走科技興檢之路上,自主研發的“踏步機耐久性測試裝置”自主研發順利實現技術轉讓,成為全國檢驗檢疫科技成果在國際展會成功對接首個范例……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與蘇升一起參加省運的廈門局籃球、象棋、圍棋高手們,決戰于“死亡之組”,與大獎失之交臂。被觀眾們譽為“麥克蘇”的籃球手蘇軍裝等一批“跑不死的‘拼命三郎’”文明競技的故事,卻不脛而走,仍產生了積極反響。
省運會一番風雨砥勵,廈門檢驗檢疫文化建設品牌愈加熠熠生輝。廈門局詹思明局長告訴記者,持續推動全民健身,堅持參與競技運動,擦亮質檢文化之牌,將成為“七走在前”科學實踐的新載體。
三局合力的新效應
兄弟共推福建跨越發展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人類發展的前途在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國檢加油!國檢加油!”每當“福廈國檢”的運動員們出現在賽場上,這些吶喊聲響徹整個比賽大廳,挑動了高懸在空中的“海西加油”的巨幅標語——有了質檢三局的加盟,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福建跨越發展之路分外精彩。
“從代表團組建、運動員選拔、集訓、參賽到比賽結束,我們始終得到三局領導和干部職工的關懷、支持和幫助。”省運會結束后,“福廈國檢”第一時間向三局發出感謝信,把三局合作的新機遇,稱為振興質檢體育的“新油門”。
三局工會領導奔忙于賽場上,帶來各局黨組的親切關懷。駐地莆田局接待組和拉拉隊始終如一的關心,給運動員注入巨大動力。代表團成員場上切磋技藝、克敵制勝,場外交換電郵、交流業務。勇奪乒乓球“三連冠”的蘇升、郭芳云、陳晨等選手說,比賽精彩紛呈,福州局陳壽嶺、福安質監局謝靜等前輩謙虛謹慎、勇于擔當的精神,給了自己諸多啟迪,“姜還是老的辣!”
人們看到,來自莆田學院的志愿者們,提前結束比賽的廈門等兄弟團員,紛紛自發組織觀眾為“福廈國檢”加油助威。有的說,“福廈國檢”參加的男女單冠軍決賽,“代表著當前福建乒乓球最高水平”。
第14屆省運會是福建省提出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戰役,全面推進跨越發展的新形勢下舉辦的。三局攜手并肩,全面展示質檢風采,也充分體現了質檢主動融入福建跨越發展的堅定信心。
實際上,今年以來,三局乃至國家質檢總局力推福建跨越發展,迭出新招。三局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推進執法監管合作和大質檢文化建設等六個方面;同時提出完善質量興市、政府質量獎勵等六項機制,共同促進地方政府強化對質量工作的領導。廈門局還與駐閩湘贛各兄弟局合作,將對三省符合條件進出口貨物全面推行直通放行。
在總局層面,今年以來總局局長支樹平,副局長魏傳忠、劉平均、孫大偉,紀檢組長王煒等多位領導和總檢驗師項玉章密集到閩考察,反復強調主動融入福建跨越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優先增加機構和領導編制;支持廈、漳港口管理一體化建設;批準廈門在擴大后ECFA時代兩岸檢驗檢疫交流上先行一步;批準廈門啟動海峽兩岸工業產品檢驗監管體系等多項涉臺研究;針對我省產業發展特點,兩次批準廈門局籌建5個國家重點檢測實驗室,等等。
今年9月30日,省委書記孫春蘭在省委信息刊物《八閩要訊》上就此批示表示,“非常感謝國家質檢總局對我省的鼎力支持,非常歡迎支樹平局長等總局領導多來指導。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總局的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以不負厚望。”而省長黃小晶在8月25日深入廈門局調研時也指出,“質檢工作讓福建滿意,質檢支持確為海西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