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檢驗檢疫局針對轄區內腸衣企業多、原料來源復雜,監管難度較大的問題,多次召集相關檢驗人員和企業界代表,深入分析腸衣原料來源地飼養環境、獸藥使用種類、生產加工特性,并逐企業進行了風險評估。在此基礎上,組織實施了七項針對性較強的監管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找準監管重點,擴大監管覆蓋面。監管內容除每月對衛生備案要求的要素全覆蓋外,把原料核銷、生產加工記錄與產成品的對應性列入重點監管范圍,逐批建立出口檔案,完善質量追溯體系,防止未經檢驗的原料混入加工過程。此外增加了對原料來源地的甄別,并強調關注消毒、防蟲、防鼠藥的使用和管理,防止腸衣生產加工過程中藥物二次污染。
二是督導企業建立和實施切實可行食品防護計劃,預防食品事故。為確保食品生產和供應過程的安全,廊坊局檢驗人員和企業管理層針對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進行食品防護評估、建立有效性和操作性強的食品防護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受到生物、化學、物理等因素故意污染或蓄意破壞風險。
三是合理布局電子視頻監控點,對關鍵點實時監控。通過近一階段的努力,先前在廊坊局督導下已建立了電子視頻監管系統的6家腸衣出口企業,對視頻監控點進行了重新的合理布局和調整,且有些企業已與廊坊局建立了視頻連接,實現了視頻信息采集點經過網絡將有關監管內容實時傳遞給監管人員,對保證企業規范加工和誠信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是充分關注媒體輿情,增強監管的針對性。深刻汲取奶粉事件的教訓,充分關注行業潛規則、媒體有關摻雜使假制劣污染方面的“輿情”、境外預警通報、殘留監控信息,建立出口質量安全“輿情臺賬”,把握監管重點,牢牢掌控敏感項目、敏感商品、敏感國家,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提前制定預防性措施。
五是完善供方考評體系,發揮源頭保障作用。根據出口腸衣原料在外省、區域廣泛的特點,廊坊局研究制定了《廊坊檢驗檢疫局關于加強出口腸衣產品原料監管和溯源性管理的有關規定》,要求企業對原料來源地的屠宰場進行供方評價,并建立供應商檔案和供方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每年企業要對主要養殖場(戶)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兩次實地調查,收集有關農、獸藥使用信息,并如實向廊坊局提交調查報告。
六是借力歐盟檢查 全面提升檢區腸衣企業管理水平。廊坊局結合去年的歐盟檢查,梳理了自身的日常監督和定期監督情況及企業檔案、殘留監控等內容,拾遺補缺,通過補充完善總結,自身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
七是積極引導腸衣企業對標,幫扶企業提檔升級。為了幫扶企業快速提質升級,廊坊局在接到省局《河北出口腸衣企業注冊基本衛生和技術規范要求(試行)》的通知后,立即成立專業小組幫扶檢區腸衣企業整改達標,向優勢企業開展“對標”行動,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標準、統一做法,全面提升我撿區出口腸衣企業的整體水平,并于10月初完成了驗收工作,為檢區內腸衣企業的安全衛生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和開拓市場贏得新客戶搭建一個更加優化和更加扎實的平臺。(廊坊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