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余姚電氣實驗室在對某吸塵器的卷線盤檢測中發現,該線盤黑色支撐件耐受125℃球壓試驗后,壓痕直徑為4.2mm,遠高于標準規定的2mm,屬不合格產品。這是今年以來實驗室檢測中發現的第14例電器產品的塑料部件耐熱耐燃性能不合格,此項不合格占總不合格的比重接近20%。電器產品塑料部件的此類“形似神離”問題應引起生產企業的足夠重視。
分析導致電器產品塑料部件高不合格率的原因,一是企業對材料耐熱耐燃重要性的認視程度不高。目前余姚電氣產品多以仿制國外現有產品為主,產品研發設計工程師關注的方面集中在外形符合、功能符合,安全意識上“重電氣安全、輕材料性能”,追求“形似而非質同”。不少中小企業甚至于試圖蒙混過關,對內在性能缺乏足夠重視或者存有僥幸心理。二是成本因素。同種熱塑性塑料,熱形變小、純度高,則耐熱性越好,對應品種的價格也越高。企業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塑料,本身耐熱耐燃性能不高。許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甚至使用塑料回料加工制品。三是企業缺乏材料性能評估能力。很多企業只具備電氣相關技術能力,不具備材料性能的把關能力,無檢測設備,無專業人員,自我把關能力較弱。
一直以來,非金屬材料的耐熱和耐燃性都是電氣安全檢測主要考察項目之一。電器工作時,溫度均會一定程度上升,靠近高溫部件的非金屬材料因此熔融或變軟,將導致機械強度下降、器具結構變形,內部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減小,進而造成短路,引發火災、觸電等事故。某些極端情況下,電氣產品由于某些故障,比如故障電流、元件過載以及接觸不良產生電弧等,一些元件會達到灼熱溫度,如果附近的非金屬材料耐燃性差,同樣會引起火災或觸電。為此,國際電工標準明確規定:“非金屬材料制成的外部零件、用來支撐帶電部件的絕緣材料零件以及提供附加絕緣或加強絕緣的熱塑性材料零件,應足夠耐熱。并且規定,非金屬材料零件對點燃和火焰蔓延應具有抵抗力。”
一旦非金屬材料檢測不合格,企業后期整改很麻煩,問題產品將面臨返工、重新更換材料、模具等難題,周期長,費用大。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檢驗檢疫部門建議企業:一要嚴把進貨關,不能只圖省錢而埋下安全隱患。采購材料時,應讓供應商提供原料的品質報告,重點關注材料的流變和阻燃參數。二是在對材料的性能不確定時,可以產品生產前與檢測認證機構溝通,根據材料預計使用的產品類別,按照標準先行進行材料測試,確認合格再進行規模生產。三是長遠來看,企業應該在完善材料性能設備、加強人員知識技術培訓方面多下功夫,提升對原料的自檢自控能力。(余姚檢驗檢疫局 鄧云 李建祥)
鄧云 李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