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公開承諾平臺,重“示范”。一是黨支部公開承諾。圍繞品牌培育、標準化戰略、民生、“兩個安全”、“千家幫扶”、規范行為等方面的七項重點工作進行公開承諾;二是黨員公開承諾。結合崗位實際和個人特長,開展“五個一”承諾,即學習一門服務技能,提供一條合理化建議,認領一個公益崗位、幫扶一名困難群眾、做好一項服務。支部21名黨員積極參與,用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地實踐服務承諾。
依托“三聯四送五推進”平臺,重“幫扶”。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六大工程”、推進“兩年”活動,以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水平為目標,把社會幫扶作為重要抓手,使服務深入到基層農村。一是上門“聯”。落實了11名“一對一”幫扶對象,共為結對戶送去慰問金3300元以及慰問品;二是蹲點“送”。局黨組書記利用一個星期時間,對平橋合姚村宣講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基層與村民談心談發展,了解實際困難,對該村存在的資金問題、思路問題、技術問題和協調問題提出解決思路。三是專項“推”。對聯系的城西模具、三星紡織、龍達濾料等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助推企業發展壯大。開展百名科長聯百企“聯合幫扶活動月”活動。針對中心農貿市場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率、合格率不高的問題,立項作為破解難題項目,著力提高強制檢定合格率。開展“質量安全萬人培訓”,共開展免費培訓10余次,涉及100多家企業和1000余人。
依托支部活動平臺,重“帶動”。一是開展主題教育。如組織局領導上黨課、組織黨員重溫黨章、學習創先爭優相關文件、召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會等,提高全體黨員的理論素養和創先爭優意識。二是開展走訪慰問獻愛心活動。走訪慰問了退休老干部和聯系村老黨員,組織為貧困老黨員送去慰問金;組織黨員踴躍捐獻黨內關愛基金,為生活困難黨員奉獻一份愛心,共捐款2000元。三是開展黨員生態日活動。七月一日在天元西街責任區塊開展大掃除活動,以實際行動推動創先爭優和“清潔家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四是開展亮牌示崗活動。將全局黨員的身份亮出來,強化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五是開展“五大十佳”評選活動。即評選全省系統十佳公務員、十佳執法能手、十佳技術能手、十佳窗口和十佳實驗室。一名候選人進入全省十佳執法能力候選名單。
依托六查六看平臺,重“增效”。開展機關作風“六查六看”,嚴格落實限時辦結、首問責任等機關效能規定,提高審批和辦事效率。調整行風監督員隊伍,并召開座談會,直面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依托黨風廉政行政效能監察聯系點,通過開展明察暗訪、開展作風調查等形式,對機關干部下企業行為進行規范。開展“服務經濟轉型升級、推進沿海產業發展”大討論活動,開展課題調研、讀書周、談體會等活動,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依托技術機構發展平臺,重“提能”。一是以塊狀產業需求為導向,引領技術機構的發展。以省產業用布和橡塑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建設為重點,從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服務支撐力、激發持續創造力和確保社會公信力入手,合理布局,做精做專省中心,確保服務產業用布、橡塑制品和汽車用品行業的能力水平有明顯提高。二是以調研考察成果為依托,謀劃技術機構的合理總局。圍繞“質量強縣”戰略,組織調研小組深入產業用布、橡塑制品、汽車用品三大行業進行調研。在省質監局陳振華總工程師8月份來局考察后,一方面加緊與縣領導和縣財政的溝通聯系,要求將技術機構發展納入縣財政支持范圍,另一方面,調研組北上南下取經,全面謀劃天臺技術機構發展十二五規劃,并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檢測中心(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簽訂了技術協作協議書,為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以爭取各方支持為依托,加大技術機構的投入力度。采用向當地財政爭取為主,上級部門適當補貼,本級機構積累為輔的途徑加大投入力度。目前技術機構已自籌資金20余萬元購置了部分檢測設備;省局的40萬元專項資金已到位,縣政府已同意分年度投入350萬元(2010年200萬已落實到位)用于省中心的建設。及時與縣科技、經貿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各級、各類技改補助資金。四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為契機,推進技術機構新一輪發展。根據天臺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和借鑒考察經驗,該局制定了天臺技術機構“十二五”發展規劃,擬投入500萬元致力于將省中心建成集檢測和研發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其檢測項目覆蓋全省產業用布、汽車用品和橡塑行業所有產品,研發能力達到省內領先的科研實驗室。(通訊員:鄭雅斐)
鄭雅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