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們,機會不容錯過,僅售188元的奧地利水晶鉆,產品有限,欲購從速……”
極致的語言配上夸張的表情與手勢,似乎已經成為很多人對電視購物的印象,以至于有媒體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電視購物還需要曝光嗎?”
3月15日,當央視再次曝光了電視購物廣告中的好記憶學習枕和五行脈通絡鞋后,電視購物——這個近年來一直屢遭詬病的行業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盡管屢遭曝光,電視購物似乎卻愈戰愈勇。“我們今年電視購物的時段早都賣完了。”某南方省級衛視廣告部主任表示。而另一位身處電視圈多年的人士也向本報記者稱:“有不少朋友和我說想買電視購物的時間段,有時候好一點的時段還要靠關系才能拿到。”
電視購物的生命力緣何如此頑強?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極低的門檻,高額的利潤回報,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在國外獲得良好發展的電視購物在國內成為一個魚龍混雜的行業。不過,中視購物、湖南衛視快樂購等一批家庭購物平臺的興起或許代表了中國電視購物的新方向。
暴利產業鏈
“這是一個很暴利的行業,蠻多公司都想做,好一點的電視臺的時段還挺難買的。”談及身處的電視購物行業,某廣告代理公司業務經理田竹(化名)不禁感嘆。
據了解,當一家廣告代理公司開始做電視購物時,會首先從電視臺購買電視專題時段。一般來講,省級衛視臺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的時間段內會有100分鐘左右的電視購物廣告時間,這些時間被劃分為7—8段,放在電視劇或者一些電視欄目的前后。
目前,省級衛視電視購物白天時段的價格因各衛視的影響力不同從1000元/分鐘到6000元/分鐘不等,省級有線臺和市級電視臺則會相應的降低。
“這個價格和電視臺的硬廣告比,就便宜很多了。”記者了解到,某西部衛視上午時段的電視購物廣告價格約為4000元/分鐘,而硬廣告的價格則是600元/秒左右,足足差了近10倍。
購買時段的同時,廣告代理公司還會找到一些所謂的“廣告探子”去了解哪些廠家將要推廣告,盡力爭取到廠家的廣告代理權后開始進行電視購物廣告的拍攝。
“我們對客戶一般會收1—2萬的進棚費,也就是一個初始成本費用的收取吧。這塊利潤以外,還可以從賣出的產品里賺取差價。”田竹以自己曾經代理的一款售價為998元的手機舉例,從廠家拿貨的價格一般只在400元,同時還會配送一些數據線、SD卡等。這樣算下來,產品的利潤差價就達到50%-55%之間。
據介紹,收取1—2萬的廣告拍攝成本是極低的,拍攝地點往往就是在本廣告公司找一房間,架一個攝像機,找幾個演員拍一天就可以完成了。“費用一般還不到5000元,演員有時候100元/天就能打發了。”田竹表示,不過如果要進行外景拍攝,找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有時會達到幾十萬。
此外,就算產品沒有銷路,代理公司也能賺錢。“你想,即使一個廠家只收1-2萬元的進場費,幾十家累積起來也是幾十上百萬元的收入。”田竹給記者這樣算帳。廣告代理公司甚至還可以通過郵寄賺錢。
廣告代理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廠商和電視臺也能各有所得。
目前,很多電視臺的硬廣告并不飽和,而播放節目卻還要電視臺付出成本。相反,播放電視購物廣告不僅能夠填充電視臺的空白時間,還能給電視臺帶來收入,對電視臺來說一舉兩得。
而對大一點的廠家而言,電視購物廣告的費用可以說非常小,卻能提高曝光率。而對很多中小廠家而言,硬廣告的價格他們是難以承受的,所以電視購物廣告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比起硬廣,電視購物現金流轉快,而且效果好不好能很快的反映出來”。
如此來看,電視購物行業產業鏈上的三個角色——電視臺、廠家、代理公司都各取一杯羹,行業前景看好。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家庭購物模式?
《2008-2009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國內僅有17.65%的人對電視購物有明顯的信任。
“這個行業門檻太低了,什么人都能做,自然就會復雜。”田竹表示,由于看到了電視購物的甜頭,很多不負責任的企業和代理公司就開始進行虛假宣傳,甚至銷售一些虛假偽劣產品。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無店鋪銷售行業增長近八成,規模達1363億,其中,電視購物規模達156億。而據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行業領先的企業中,摩能的銷售業績是20億、快樂購為19億、東方CJ近16億。
針對行業狀況,早在2006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就頒發了對藥品、醫療器械、增高產品等五類商品不得在電視購物節目上播放的法規條令。這是電視購物1992年在中國落地以來第一次被重拳出擊。
然而,電視購物在國外早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購物方式。電視購物最早起源于美國,目前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十分風行。據統計,歐美一些電視商務頻道的年銷售額要以十幾億乃至幾十億美元來計算,電視購物已經被譽為繼零售、超市之后的第三次銷售革命。
而在我國,傳統的電視直銷在遭遇消費者的普遍信任危機后,似乎也開始在另一條模式道路上發展。據了解,傳統的電視直銷模式大多以“新、奇、特”為主銷產品,生命周期短,價格和商品都不具可比性;而家庭購物平臺所銷售的產品以百貨為主,產品是透明的,價格具有可比性。
在家庭購物平臺模式下,廠家是家庭購物平臺的供貨商。運營家庭購物平臺的組織機構大多有自身可控的媒體資源。目前,模式以CCTV中視購物、湖南衛視快樂購為代表。
“電視購物走到今天,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個行業兩種形態的表現。”賽迪顧問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總經理陳文表示,現在家庭購物模式正在崛起。
解密電視購物暴利產業鏈:利潤差價達50%-55%
2009-03-25 14:1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朱琳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粉鍋洗拖把 湖南雨花亭無名粉店被責令關門整
- 2巴比饅頭豆漿超齡半年 負責人稱生產日期打錯
- 3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實施
- 4遼寧鳳城供暖不達標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節
- 5體操隊總教練被曝享巨額招待 17人花費16萬
- 6網曝廣佛地下“援交網絡” 高中大學生當“援
- 7中石化被曝“獎金門” 虛假套現1400多萬
- 8工程院新院士名單涉嫌泄露:32人1個月前被猜
- 9湖北江陵“最牛女縣委常委”范潔 26歲4年升遷
- 10網曝四川某副縣長穿五六千元名鞋視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