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招商證券顧問 王建
到2030年中國基本上完成工業化的時候,在15億人口中將有12億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超過80%。目前如果不算進城打工的農民,真正的城市人口只有4.5億,因此在未來20年將有接近8億人要進城,是目前城市人口的兩倍,而同期的經濟總規模也將增長13倍,但是同期內的城市土地可供量僅能增長48%,所以在有限土地供給背景下的城市化加速與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是導致地價與房價加快增長的根本原因。
房價上漲與地產商“捂地”行為有關,但是捂地行為是建筑在土地供給長期短缺的基礎上,地產商正是由于清楚地看到了土地的長期稀缺性,才敢出巨資大量囤積土地。未來20年中國的非農土地供給只有2000多萬畝,每年也就100多萬畝,分配到中國的幾百個大城市,每個城市每年也就數千畝,其中的大部分還要用到工、商、醫療、文教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去,能分配給房地產業的還能有多少呢?土地短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捂地造成的,長期來看,我國房價上漲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工業化先行國家的歷史經驗證明,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房地產業從始至終都是經濟增長中的支柱產業,而且是國民最重要的財產形式。房地產在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財富形態中,一般都會占到2/3以上的比重,所以鼓勵居民買房和鼓勵居民用房產形式進行財富積累,是任何國家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必要的經濟政策。如果本國的富裕居民已經創造出了龐大的貨幣財富,又不允許他們投資于房地產這個社會最大的財富蓄積池,那讓他們把錢用到何處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房,而是有將近一半甚至超過一半的居民是住在政府所提供的社會保障性住房里。所以,雖然社會做不到“居者有其產”卻必須做到“居者有其屋”,就是要保障每一個公民的住房權利。不管買房還是租房,保證人人都有房住才是好的社會制度。
政府給中、低收入者提供了住房保障,就可以不再顧及房價高低而充分放開商品房市場,在徹底市場化的房地產領域內,房價高低是由供求雙方決定的事。日本東京銀座的地價,即使在地產泡沫破滅后的今天仍高達30萬美元/平米。香港前一段也出現了78萬港元/平米的樓價。再過20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或許也會出現這樣高的地價,恐怕也只有這樣高的地價才能大量吸納社會財富,讓有錢人的錢有個去處。但前提就是要進行“二次房改”,使保障性住房與市場化住房徹底分開,只有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權利獲得充分保障,市場化的房地產市場才能徹底放開與正常發展。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