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近在眼前,但平板電視企業大力推廣的數字一體機卻市場表現平平,處于叫好不叫坐的尷尬境地。
記者在北京各大家電賣場采訪時看到,東芝、LG、索尼、康佳、TCL、長虹等企業已推出了數字一體機,但由于價格問題、標準問題、內容問題依然懸而未決,以致其難以突破重重障礙。
在家電賣場,記者看到數字一體機的價格要比普通平板電視貴20%左右。國美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數字電視一體機的銷量雖然有所上升,但是整體銷量依然不大。
對于數字一體機市場表現欠佳的原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電子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認為,問題主要是節目源太少、消費者認知度不高,同時,國家在產業政策上的不明朗也使企業不敢貿然大筆投資。“能否成為主流的產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劉全恩透露,數字一體機相關技術標準已遞交送審稿,但各方意見分歧較大,標準何時出臺仍無時間表。
總體來說,制約數字一體機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價格,目前一臺數字一體機要比同規格的普通平板電視機至少貴2500元,許多消費者為此望而卻步;二是產品缺少差異化,產品型號還不夠豐富;三是國家標準缺乏,數字一體機標準的制定關系到市場準入、質量認定、權責判斷等問題,只有當一個明確的標準出臺,產業鏈各個環節才會更快地形成合力,才能使整個行業向前發展;四是各地“諸侯割據”,企業與各地運營商之間存在著利益瓜葛,目前地市級以上的運營商就有300多家,加上縣級的,達到了500多家,而整個美國市場也只有不超過10家的運營商,這些“諸侯”因為各自的現實利益不愿大力推廣數字一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