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國境口岸安全防線
——鎮江檢驗檢疫局全面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紀實
江蘇鎮江,萬里長江與大運河在這里十字交匯。鎮江港擁有豐富的岸線資源,其自然岸線達270公里,其中深水岸線87公里,具有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擁有高資、龍門、諫壁、大港、高橋、揚中和新民洲等七大港區,擁有公用、企業專用、商貿等多用途泊位207個,其中萬噸級泊位34個。
鎮江港是鎮江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鎮江75%的經濟總量集中在沿江臨港,80%的外資項目落戶沿江臨港,已形成港區建設與沿江開發互相促進、城市與港口互為依托、港城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態勢,發展培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和優勢產品,形成了化工、造紙、建材、機械等主導臨港產業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出口加工區和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這里是鎮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最前沿,保障鎮江國境口岸安全、營造口岸良好的對外經濟發展環境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鎮江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檢驗檢疫機構的職能作用,用真誠與執著、責任和奉獻全力構建鎮江最安全的國境口岸。
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人的素質是第一位的。必須建設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檢驗檢疫隊伍,每一個口岸檢驗檢疫人員既要具備高超的技術素質,又要具備高尚的品德素質和敏銳的政治素質,才能夠獨擋一面,及時應對和處置口岸各種復雜情況,成為保衛口岸安全的堅強盾牌。——局長陶衛忠鎮江檢驗檢疫局部署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會議上堅定地說。
鎮江檢驗檢疫局港口辦事處承擔著維護鎮江口岸公共衛生安全、防止疫病、疫情傳入傳出的艱巨任務,港口檢驗檢疫人戰斗在守衛國門安全的最前沿,他們把學習教育作為提升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素質,廣泛開展教育引導活動,組織開展“知榮辱、樹新風”“爭做文明衛士”等主題教育活動,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充分發揮港口辦事處青年同志多、學歷水平高的優勢,推出了“一專多能、跨崗位協作”的工作模式,定期開展系列培訓,通過舉辦行政處罰、質量體系認證、信息宣傳、文明創建等專題知識講座,組織全體港口檢驗檢疫人跨專業參加各類檢驗檢疫業務培訓提升素質,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提高技能。
強烈的責任是完成檢疫任務前提。堅持抓責任落實。建立港口檢驗檢疫工作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人人簽訂工作質量責任狀,明確質量責任、目標和責任追究,提高檢驗檢疫工作質量。每次有了檢驗檢疫任務,港口辦事處檢疫人員堅持做到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嚴格實施現場檢疫。夏天,頭頂烈日,在高溫炙烤的甲板上認真履行職責,冬天,頂著刺骨的寒風,在飄蕩的舷梯上下翻爬,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質量完成檢驗檢疫任務。抓能力提升。港口檢疫人員每年要完成1000多艘次的外輪檢疫任務,10萬多標箱的集裝箱查驗工作,他們認真工作,精益求精,截獲大批疫病疫情,多次截獲美國白蛾、紅火蟻、小麥印腥黑穗病菌等危險性有害生物,在對進口原木的檢驗檢疫工作中,一次就截獲44種次有害生物,其中有2種是江蘇口岸首次從進口原木中截獲。多次及時處置類似于SATR期間外籍船員突然死亡等港口衛生應急情況,協助配合邊防等部門處理偷渡案件。
堅持抓文明創建樹良好形象。圍繞服務鎮江港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出優質服務港口發展的新舉措,推出推助鎮江港快速發展10項服務措施,定期主動與服務對象進行交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攜手共創文明口岸。長江實行夜航,進入鎮江口岸的外輪深夜停靠是常事,港口辦事處的檢驗檢疫人員始終堅守“寧叫人等船,不讓船等人!”的鄭重承諾,頂著星光守候,在深夜完成檢驗檢疫作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無悔的青春和無私奉獻鑄就了港口檢驗檢疫人的熠熠光輝,奔騰的浪花見證了鎮江港口檢驗檢疫人文明的風采。
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在主動作為、加強檢疫檢疫軟硬設施建設、發揮檢驗檢疫職能作用的同時,將主動作為,加強聯合,共同建設,夯實基礎,為全面提升鎮江國境口岸核心能力提供過硬的基礎設備保障。——鎮江檢驗檢疫局向鎮江市政府專題報告中明確表示。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要求落實到位。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鎮江港口辦事處具體落實責任部門。認真分析提升國境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要求和鎮江口岸存在的相對不足,確立了著重加強口岸衛生檢疫基礎設施、提高檢測設備技術含量加強檢測手段,提高實驗室建設技術保障,加強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提高口岸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等重點。依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十一五”口岸衛生檢疫發展規劃》總體要求和《2009-2012年全國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方案》結合鎮江口岸實際情況,制定了《鎮江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工作計劃》。
同時將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要求向地方黨委政府報告,得到鎮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鎮江市政府以鎮政辦[2010]31號文件下發《關于成立鎮江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領導小組的通知》文件專門成立政府領導機構,明確了在鎮江市政府的統一領導協調下,由鎮江市口港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市第三人民醫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共同配合鎮江檢驗檢疫局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工作。
全力加強口岸基礎建設。依照標準要求,切實加大投入,建立完善隔離病房、垃圾池、檢驗檢疫查驗場地、檢驗檢疫處理場地、視頻監控系統等設施,購置通道式核和輻射監測儀,提升鎮江口岸衛生檢疫基礎設施建設能力。
加大技術設備投入,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提高口岸檢測能力。贏得地方政府支持,協調鎮江口岸投資、管理、運營和參與,累計投入1700多萬元,按照建設標準添置、更新檢疫查驗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設備、國際旅行衛生保健能力設備和衛生處理設備,加大鎮江檢驗檢疫局傳染病監測實驗室和常見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檢測實驗室,以及微生物、理化和媒介生物監測實驗室建設。
加強工作體系建設,保障口岸檢驗檢疫工作有序開展。修定完善各類作業指導書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10多項。強化信息化建設,全面開展船舶、集裝箱、貨物電子申報。在所有開放碼頭單位、外輪服務單位、外輪代理單位、港口醫院、鎮江第三人民醫院、鎮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江蘇大學設立傳染病監測點,形成了傳染性疾病動態監測網絡。充分利用國家局口岸衛生檢疫信息管理系統,與地方衛生疾控部門協調溝通,進入“中國疾病監測信息管理報告系統”,及時獲取轄區傳染病疫情發生情況和膠時通報傳染病情況。
把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與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有機結合,主動協調,主動聯合,與衛生、環保、公安、反恐、口岸查驗以及港務等部門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有效、及時處置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力打造鎮江口岸最安全的經濟發展環境。——鎮江口岸核心能力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
與鎮江市衛生局簽署《應對口岸公共衛生事件合作備忘錄》,著重加強口岸與地方之間在衛生防疫、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相關專業、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共享和節約使用已有公共衛生資源,為聯防聯控、互相支持、協調配合、履行各自職責,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等發揮積極作用。
雙方共同研究、建立完善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通報互換、傳染病隔離診斷、病人交接移運和定點醫療急救、醫學媒介生物監測與控制、醫學衛生檢測、國際旅行預防接種和異常反應處置、國內外公共衛生危害因素和事件流行病學及風險評估分析等方面的合作機制。聯合制定和完善有關應急預案或單項突發衛生事件技術方案。對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聯合監督檢查。
與鎮江市環境保護局簽署《檢驗檢疫與環境保護工作合作備忘錄》,著力加強口岸與地方之間在檢驗檢疫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充分共享和節約使用已有公共衛生和環境保護資源,為聯防聯控、互相支持、協調配合、履行職責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等發揮積極作用。建立聯合發布預警通報制度。對發生在鎮江口岸范圍內的核和核輻射等事件時,雙方相互支持,及時開展應對處置。對進口廢物原料及舊機電加工使用等生產過程涉及廢水、廢氣排放和夾帶病原體、夾帶固體廢棄物的企業和產品等情況及發生的重大重大案共同把關、聯合處置。嚴防國外傳染病疫情傳入我國,保護生態環境,共同探索核和核輻射事件處置技術,共同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聯合組織對企業開展相關培訓,宣傳環保、衛生安全法規,推廣ISO14000等國際標準,提高企業和口岸管理水平。
聯防聯控,與鎮江市公安局、鎮江邊防檢查站、鎮江海關、鎮江海事等單位簽署《應對鎮江口岸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備忘錄》共同應應對口岸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及時有效地應對和處置鎮江口岸及鎮江地區的重大食物和重大水源投毒事件以及國境口岸因核和核輻射、生物因子、化學因子引起的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和蔓延,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促進鎮江社會、經濟健康和諧發展,確保“平安鎮江”、“平安港口”專項創建工作長效推進。
加強技術與學術交流合作。聯合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防控、檢測等新技術的學術交流、合作與培訓,實現技術與學術優勢資源的共享與互補。加強公安與口岸系統聯合實戰演練,聯合舉行處置口岸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演練,鍛煉和提高處置口岸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協同作戰能力,構筑鎮江國境口岸安全的銅墻鐵壁。(通訊員:李干榮 王興榮)
李干榮 王興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