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梅 薛榮泰
廈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扶持廈門市翔安區淀粉加工行業發展。
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于泰山。為了扎實抓好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的監管,近幾年來,廈門市質監局不斷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規范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廈門特區食品生產加工監管的特色模式和機制。
廈門市目前有450家QS取證企業,780多張證書。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廈門市質監局以QS審核員及食品安全協管員素質提升為切入點,扎實抓好企業認證及證后監管工作。
經過廈門市質監局的爭取和溝通,2007年開始從廈門市政府每年撥款5萬元,補貼QS審查員日常開支,并為審查員配備數碼相機等工具。為延伸監管觸角、解決執法人員不足問題,建立起食品安全協管員制度,50名協管員由廈門市政府統一納入財政預算。廈門市質監局創造條件,通過會議培訓等手段,提升協管員業務知識和服務水平,逐步實現協管員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去年至今,已有23名專職協管員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審查員資格。
由于審查員及專職協管員的規范管理,廈門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QS取證嚴格而規范,幾乎沒有投訴事件發生,同時也保證了食品安全及監管隊伍本身的安全。有一次,在一家醬油產品QS取證企業審核現場,一位政府負責人觀摩后感嘆:“這么小的廠,能做到這么規范,不容易!質監局嚴格審核,也不容易!”
作為廈門市質監局的分管機構,廈門市質監局第一、二、三分局,也分從轄區實際出發,摸索出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模式,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切實有效。
幾年來,廈門市質監局第一分局在食品專項整治中推行“約談制”,通過活生生的“圖片”警醒企業,并與企業主一起分析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5年來共約談企業負責人536人次;通過“四小模式(小觀摩、小討論、小交流、小講評)”等監管模式,從管理的理念上拓寬了食品加工的視野,實現了對食品小作坊的有效監管;通過實行專職協管員幫帶制,提升監管水平。執法人員與專職協管員結對子形成“1+1幫教”模式,專職協管員之間連對子形成“1×1互助”模式,通過“幫帶制”練就了專職協管員的“學功”、“說功”、“做功”,增強了監管力量,有力地提高了工作質量。
廈門市質監局第二分局借助自主研發的一套業務管理系統,建立起轄區內97家獲證食品企業、20家小作坊檔案,監管對象的信息掌握得清清楚楚,實現對這些監管對象及時、到位的精細化管理。在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建立起“食品添加劑聯絡人”制度,每家企業“潛伏”一名食品添加劑聯絡員,直接對應分局監管人員。借助日常巡查機會,分局監管人員會細心收集食品生產加工中的“潛規則”,做到知己知彼,使監管工作“百戰不殆”,有效性不斷提升。
論壇、高級QQ群等網絡信息平臺,也成為第二分局與企業溝通互動的重要場所。企業和質監局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信息交流,以最有效便捷的途徑實現無障礙溝通,不僅為企業及時解答了疑惑、解決了問題,也方便了質監局監管對企業各種信息及時了解和掌握。
“正反兩面現場觀摩”,也是第二分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摸索出的高招。對于安全管理先進規范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或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欠規范的企業,第二分局同時把它們樹立為典型,通過邀約其他企業參觀,促進企業揚長補短,整改提高。
廈門市質監局第三分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探索出來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痕跡化”管理模式。該模式以質量檔案為抓手,按照“內容完整、數據真實、實時更新”的要求,積極充分完善質量檔案動態管理,把監管與服務、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規范質量行為,有效促進了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結合自身點多、面廣、人少、任務重的實際情況,第三分局轉變觀念,主動上門服務,提出了“三航四零五制”的科學監管新機制。三航,即事前導航、事中引航、事后護航;四零,即服務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事項零擠壓、服務質量零差錯;五制,即首問責任制、一次告知制、按時辦結制、服務質量評價制和首違不罰制。
第三分局在淀粉行業試行“公司+散戶+標準化”的經營模式,鼓勵小作坊合作組成公司,擰麻為繩,提高競爭力,給淀粉行業帶來了深刻變化,轄區淀粉的產量和產值較之前提高了56%,抽檢合格率由70%左右提高到了92%。
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廈門市質監部門重視落實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日常監管制度,突出“三個環節、四本臺賬、五項制度”,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做到每半年100%巡查一次。去年全年共巡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918家次,全系統共開展21項各類專項整治活動。
要實現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加強能力建設十分重要。廈門市質監部門充分發揮技術檢測優勢,提高實驗室驗證能力。去年廈門市質檢院參加全國認監委組織的肉制品匯總亞硝酸鹽檢測等3個能力驗證計劃,獲得滿意結果。同時還不斷提升服務經濟能力。第一分局撰寫《夏季桶裝水飲用水質量分析報告》等兩篇食品質量分析報告,為區政府建言獻策,得到政府充分肯定。
創新監管模式,才能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長期以來,廈門市質監局努力探索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開展以蜜餞產品為試品的“產品檢測數據庫建設及前期安全預警體系”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研究。注重研發食品安全監管的新技術新方法。對衛生指標和產品標準中無法覆蓋的項目,進行非食用添加劑、色素、農殘藥殘檢測的能力建設和檢驗項目開發。同時,不斷創新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機制,改變以往單項安排監督抽查計劃的模式,建立從計劃安排、抽樣方案、結果應用以及后處理等全過程的方案,探索建立科學監督抽查評價模型。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