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新技術的實用化不斷推動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蓬勃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電子垃圾,如何處理這類難以自然降解的垃圾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而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電子垃圾不但被很好地回收處理,規范的政策支持還催生出一個蓬勃發展的回收產業。
新加坡國土面積雖小,卻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子垃圾回收市場之一,政府鼓勵但并不強制要求居民將電子垃圾單獨分類,僅從政策上規定垃圾回收處理商要獲得政府許可才能在這一領域內運營。環境局總體負責垃圾處理設施和產業的規劃、發展和管理,包括對相關企業的許可、規管和對非法傾倒垃圾的依法處理。
“要想成為合法的電子產品回收廠,我們必須有相應的能力,也包括環境安全方面的能力,”當地垃圾回收運營商希世環保公司執行董事馮斯·克里斯特說。
這家公司所運營的電子垃圾回收工廠設在新加坡的大士工業區內。每天數以噸計的電子垃圾被運到這里,然后被拆解分類、粉碎,送入高度自動化的作業線和規范的操作間,最終的“剩余物”則是鐵、銅、塑料、甚至金銀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據介紹,由于電子垃圾的回收過程會用到一些有毒的化學氣體,因此工廠內采取了嚴格的環境安全措施來保證工人的操作安全,同時也有相應的廢水和化學廢棄物處理設施,盡可能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克里斯特說:“我們排放的廢水由公用事業局進行監測,如果超標的話企業就會被關停。”
像希世環保這樣的垃圾回收業經營者,目前回收的電子垃圾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家用電子消費品,主要的來源還是企業。此外,由于目前在亞洲許多地區,政府并沒有要求當地居民和企業支付廢棄物處理費用,因此對于希世環保這樣的公司來說,其盈利主要來自電子垃圾回收過程中提取的貴金屬等材料。
據克里斯特介紹,電子垃圾中一些貴金屬的含量甚至高于一些礦石,希世環保一般能從每噸廢棄電路板中提取到150克左右的金,這些原料來自舊電腦、硬盤以及其他電子設備。
對于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克里斯特說,政府應從政策層面上保證那些符合安全和環保標準的電子垃圾回收企業的合法利益,杜絕非法小作坊擾亂市場秩序,這樣這個產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這是個有意思的產業,也是個仍在成長的產業。”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