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量安全監管業務信息化平臺為基礎
寧波構建企業質量安全信用評價體系
□ 高華興 鄭 磊 張王沛
本報記者 曹吉根
對于浙江寧波市質監局副局長朱學峰來說,想了解全市質量監管情況,再也不需要像以往一樣讓相關人員準備材料和聽匯報了,他只需在辦公室里點擊電腦就可以了。
與記者談話期間,朱學峰打開電腦,點擊進入了監管統計模塊,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下午5點,寧波市質監部門今年共巡查了7623家企業,發現1486個問題,處置了1472個問題,分區縣、分條塊的統計也是一目了然。
寧波質監局今年開通運行了質量安全監管業務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該平臺把寧波市近年來相繼建成的計量強檢系統、食品監管系統、特監監察平臺、執法案件庫等9個信息應用系統集成為一個,并且進行了功能優化,帶來了質檢信息化的根本性轉變。
對于寧波的企業來說,從今年開始,每一次質量誠信缺失的行為,都會在質監局的電腦里留下記錄。按照記者的要求,寧波局監督處副處長邵源峰隨意點擊進入了一家名叫慈溪市利馳達電器有限公司的檔案頁面,發現這家3C認證企業2008年以來共有14個質量信用不良記錄,目前已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
作為平臺項目具體開發負責人,該局監督稽查處處長陳傳興對自己部門的努力成果很是滿意。他告訴記者,平臺經過近一年的運行,建立了近27萬家企業基本信息庫。對其中6.3萬家有監管記錄的企業建立了質量安全檔案,形成了核心庫。核心庫錄入日常巡查記錄表單近3萬份,行政處罰案卷9100多份,還導入了4萬多份監督抽查報告,35萬余項檢測項。
記者在平臺首頁看到,該平臺設置了行政執法、日常巡查、信用監管、實地核查、執法檢查等15個功能模塊,基層質監人員在巡查現場,可以將檢查獲得的信息,通過移動終端直接輸入到數據庫,各個檢驗機構的檢測報告都會在第一時間導入平臺數據庫,這些模塊之間的信息都實現了互聯互通。
范中波是寧波質監局鄞州區分局邱隘監管中隊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和6位同事一起擔負著轄區內2000多家企業的日常監管任務。9月7日上午,記者在辦公室見到他時,他正忙著把前一天的現場檢查表單錄入監管平臺。他告訴記者,一線監管人員每天都會把巡查獲得的信息及時輸入平臺。為保證信息真實可靠,監管人員還要將相關調查取證原始文件筆錄證據的原件掃描拍照,上傳進系統。數據庫準確客觀的數據,為寧波質監部門建立科學的企業質量安全信用評價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局借鑒交通違章扣分的管理方式,建立了企業質量信用失信扣分制度。記者注意到,扣分是由電腦系統根據輸入的日常巡查與監督抽查結果自動完成的。寧波質監局根據質量失信的各種行為,如監督抽查不合格、被立案調查行政處罰、巡查核查發現問題等各種情況設置了扣分標準,一線工作人員將相關信息錄入后,系統就會根據失信行為實時自動執行扣分程序。
在一個監管周期內(食品企業按照換證時間3年為一個周期),每個企業會獲得100分的初始分,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就會被按照相應的標準扣分,平臺自動實現即查即扣,自動定級(A、B、C、D),隨時告知企業監管等級,告知后果,推動企業自律。得分減少到80分以下時,企業信用等級由A級下調到B級,減少到60分時,信用等級下調為C級,減少到50分時,信用等級下降為D級,并會被系統自動納入到黑名單管理。
根據系統的判定,寧波質監局采取分類監管措施。陳傳興說,根據分類監管,問題出得多的企業,將會面臨更為頻繁的監管,頻繁的監管又會更及時發現企業的問題,對于消除重點隱患非常有效。降級容易升級難,分類監管促使企業更加注重質量誠信。寧波質監局據此建立了企業約談制度,降級必談,C、D類必談,重大隱患必談,約談記錄錄入平臺隨時備查,對于進入黑名單的企業則公開向媒體、社會曝光。平臺運行一年來,該局已曝光兩批27家質量信用不良企業。
處罰和公開曝光對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倒逼機制。一些企業被迫關門停業,也有一批企業脫胎換骨,走向了新生。鎮海區寧波市氧森飲品有限公司因違反質量標準被納入黑名單并被公開曝光,產品被大客戶大量退貨。在市場和監管部門的雙重壓力下,該企業主痛定思痛,改進生產工藝和管理。目前該企業已成為鎮海產品質量好的飲用水生產企業。
記者注意到,該平臺還具備地圖搜索的功能,可以直觀地看到該市10個縣(市、區)局、33個基層站所監管的范圍、對象及位置,以及每家重點監管企業所對應的基層監管站所和監管人員,形成了監管對象與監管人員一一對應的網格化監管責任體系。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