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齡化的凸顯,慢病長期消耗巨大的社會公共資源。慢性疾病患病率隨之不斷上升。據悉,預計到2026年,我國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病率將增加至14%和28%,這將給醫療系統帶來更大的壓力,產生長期的藥物治療和疾病管理成本。
10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健康老齡化藍皮書: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2019-2020)》指出,目前中國城市健康老齡化建設總體水平偏低,滯后于城市化進程,簡單應對“老齡化”、被動適應“老齡化”,不足以解決目前和將來的養老問題,只有“健康老齡化”,才是通往“全民健康”“全面健康”“全域健康”的有效路徑。
10月19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健康體檢大數據云平臺構建”項目啟動會暨推進會在京啟動。該項目屬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由美年大健康牽頭承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市體檢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美年健康產業研究院等9家單位共同參與,旨在通過構建和應用健康體檢大數據云服務平臺,開展健康體檢大數據的深度有效開發利用,滿足“以健康為中心”的戰略轉變和“健康老齡化”的戰略需求,加速“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的邁進。
美年大健康董事長曾多次公開發表觀點認為,健康產業的三個關鍵詞是老齡化、慢病和預防。未來,中國健康產業最大的挑戰和機遇都來自于老齡化,以及由老齡化延伸的對慢病的治療和防控。定期的體檢結合高頻的健康管理干預,再輔以精準有效的健康保險,這是未來健康管理的有效場景。
注重高危人群早篩,做好健康管理
如何應對已經到來的慢病時代,是人類共同面臨的世界性難題。以糖尿病為例,僅次單項病一年要占據我國醫保將近3000億的開支。美年健康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為超過3000萬人次提供了專業的體檢服務中,30%的人存在血糖異常,而糖尿病患者占10%,這就意味著,存在20%的血糖異常但尚未發展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美年大健康認為,做好這些已經出現高危指標,但還沒有發展成真正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大意義。僅在糖尿病領域,如果做好“糖前人群”的健康管理,未來十年,會給國家節約至少5000億的醫療開支。
當下較為先進的分子檢測技術,可以更早期篩查出重大疾病,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據悉,美年大健康的分子診斷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重大疾病如腫瘤的早期篩查,例如當下普遍關注的消化道腫瘤等,同時,美年大健康以體檢數據結合基因數據,進行智能風險評估;以MRI影像系統,進行腦健康預警篩查;以膠囊機器人系統,進行胃健康AI診斷;以眼底輔助診斷系統,進行糖網篩查;以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小結節篩查;以專業體檢結合中醫智能硬件,進行健康管理方案等等。
“數據+科技”雙驅動,技術引領行業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數據、醫療AI等最新技術的應用,對疾病早篩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大有裨益。未來美年健康發展的基本方向,是基于有含量的數據并賦予邏輯,技術的提升形成行業壁壘,從而用技術驅動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
作為中國最大的健康需求入口和流量平臺,美年大健康致力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構建美年AI生態圖譜:以體檢數據結合基因數據,進行智能風險評估;以MRI影像系統,進行腦健康預警篩查;以膠囊機器人系統,進行胃健康AI診斷;以眼底輔助診斷系統,進行糖網篩查;以流量樣本結合基因數據,進行新藥研發;以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小結節診斷;以體檢結合智能硬件,進行健康管理方案等等。
美年大健康是中國預防醫學重要的數據入口,將為國家承載更多生命科技領域的創新。美年已經把老年癡呆等腦健康領域的早期預警,乳腺、眼底、超聲、癌癥早期篩查及預防等,作為未來幾年技術突破的重點,也是美年健康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