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福建省廈門市質監局開辦“道德講堂”推動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本報訊 (江 岱 陳震洲)近日,福建廈門市質監局舉辦了一場針對食品生產企業的“道德講堂”,正式啟動廈門質監系統針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教育和治理行動。“道德講堂”上,全體參加人員觀看了《食品安全警示教育》專題片,并通報了該市飲用水生產企業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隨后,質監專家從道德層面講解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德法并舉講解了轉型社會的道德文化重建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會后,50多名企業代表和監管人員在“道德講堂”展板上集體簽名宣誓講道德、講誠信。全市25家飲用水、飲料生產企業參加了該局首場“道德講堂”活動。
“這次‘道德講堂’令我們收獲頗多,讓我們明白只有企業家血管里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企業才能長青,事業才能發展。”一位參加廈門市質監局舉辦的食品生產企業“道德講堂”的企業家感慨地說。
據了解,近幾年來,廈門市質監局不斷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基礎,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廈門特區食品生產加工監管的特色模式和機制。
在長期與企業和企業家的“親密”接觸中,該局意識到,企業是質量責任的主體,提高抓質量工作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讓企業家增強質量意識,也就是要讓企業家血管里流淌著質量的血液,才能從思想根源上遏制“制偽、制假”行為。但長期以來這方面一直缺乏有力的“抓手”。
近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質檢總局把食品行業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作為一個重點進行專項教育治理。廈門市質監局意識到戰機已至,立即聯系廈門市文明辦,組織系統人員學習專項教育精神。廈門市局黨委會多番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并廣泛傾聽一線工作人員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匯總和提高,迅速制定出臺《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實施方案》和《建立“道德講堂”的實施意見》。
把“道德講堂”打造成一張廈門質監名片、食品安全監管的另一張“好牌”,這是廈門市質監局的期望。對此,他們從三方面傾心打造。
首先是打造一支認真負責、素質過硬的宣教隊伍。為此,他們主動與廈門市文明辦聯系,在全市范圍內選樹一批來自群眾、事跡感人的先進人物,做到組織宣講員隊伍講、先進道德模范講、身邊群眾講。
其次是形成一套規范有序、運作便捷的管理機制。道德講堂采取定期不定期經常性開展活動,每兩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確的主題;對每次開展的活動情況以文字報道、現場圖片、視頻資料等形式進行整理歸檔。
再次是編印一批主題鮮明、故事真切的讀物、講義。讀物和講義必須有道德示范作用,易讓聽者升華自身境界。
在制定方案時,廈門市質監局從“軟”監管和“硬”監管兩個方面扎實開展教育治理。“軟”監管方面,開辟食品生產企業“道德講堂”,加強質量道德和法制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宣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提升從業人員法律知識水平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質,促進企業遵紀守法,樹立“用良心做食品”的行業道德。“硬”監管方面,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安全監管,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工作,嚴格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一家企業從誕生的第一天起,企業身上就應流淌著道德的血液。為此,就要從法律制度、道德約束、信用評價、獎賞懲戒等各方面去完善,推動企業家講質量、重視質量。廈門市質監局負責人介紹說,食品行業是道德行業,從道德層面破解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必要的基礎性舉措。廈門質監局舉辦的食品安全“道德講堂”,主要對象是企業代表,除了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培訓,宣講食品安全行業道德,促進企業遵紀守法,落實主體責任外,還將對企業質量管理人員等關鍵崗位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專業知識培訓和企業獲證前約談。除了參加首次講堂的飲用水、飲料行業,廈門市質監部門將分行業在全市550家食品生產企業中開展這項活動。
廈門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們要把“道德講堂”和廈門市質監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講堂的品位,為廈門市食品監管工作助力。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