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臨近年尾,山東一家直銷企業威海紫光成為多家行媒的“座上賓”,因為一則傳聞“威海紫光向北京國泰家和出租直銷牌照”的曝出,威海紫光一時間成為人們爭相非議的焦點。據悉,一份威海紫光科技園有限公司與國泰家和(北京)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3月份簽署的合作協議書流出,協議顯示,國泰家和以威海紫光北京分公司的名義獨立運作,威海紫光負責為國泰家和提供物流、售后服務,收取一定數額的管理費。與此消息同時曝出的還有該公司自創的“光合模式”,其間“撥比率高達66.67%”“投入三千短短幾個月賺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字眼不免讓人聯想到傳銷,而在光合模式優勢中占據頭名的“有牌照”和“有產品”(紫光科技保健品),似乎也更坐實了傳聞的真實性。
而后隨著事情的發酵,相關媒體也發現與威海紫光以“出租直銷牌照”之實進行合作的企業或產品并非國泰家和一個,紅杉國際、山西升力元與“一喝黑”亦先后與之產生關聯。自2015年獲得直銷牌照以來久不聞消息的威海紫光,不曾想竟以這樣一種踩踏政策紅線的方式出現在行業視野中。當然,對于該傳聞及證據的考證與定性最終將由政府執法部門來決定,作為一名媒體人,我們從威海紫光的傳聞中,感受到的是這家企業淡薄的“戰意”,顯然,擁有直銷牌照原本是威海紫光從事直銷事業的保證和優勢,但這張牌照卻也成為了它好逸惡勞而獲利的工具,它的用意并不在全力做好直銷。
戰意,成天下難成之事
威海紫光的爭議曝出,恰逢身為一個球迷的筆者沉浸在兩場足球比賽的炙熱氛圍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工作范疇與興趣愛好中的兩個事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上下錯落的情緒間距也更催生筆者心中對于“戰意”這個詞匯的印象發酵。何為“戰意”?或許,從那兩場比賽中我們能夠對此有所感知。11月22日的歐冠小組賽第五輪,利物浦做客塞維利亞,比賽過半,利物浦反客為主帶著3比0的比分進入中場更衣室,在下半場比賽中風云變幻,塞維利亞以讀秒絕殺的方式將最終比分變成了3比3。賽后,人們知道了后者絕地逢生的動力是因為主教練貝里佐在中場休息時將自己身患癌癥的消息告訴了球員們,這個消息成功激起了主隊眾將拼盡全力扳平比分的戰意,于是才有了一場經典逆轉。
幾天之后,德甲賽場上又有一場比賽刷新了人們的驚嘆,多特蒙德在上半場4比0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沙爾克在下半場連進四球扳平了比分。面對這樣的過程和比分,大多數球迷大呼感嘆卻也并不覺得有多意外,畢竟那是一場“連場邊的警犬都滿懷恨意”的德比大戰。但逢德比,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為要置對方于死地的強烈渴望,多特蒙德在上半場打出了4比0的比分,因為不愿被釘上恥辱架,沙爾克也拼了命將比分扳平,并在賽后如奪冠一般瘋狂慶祝。
兩場血脈賁張的逆轉過程讓人長吁一聲感嘆“足球終究是圓的”的同時,也再一次印證一個充滿了渴望的人有著多么強的戰斗力。在足球這項世界第一大運動中,渴望造就的強烈戰意,以及戰意成就的絕地逢生的故事有很多。1999年的曼聯諾坎普奇跡,2004年的神奇拉科魯尼亞,2005年的伊斯坦布爾之夜以及今年年初再一次出現的諾坎普奇跡,那些值得載入史冊讓人一遍遍回味無窮的向來都是這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
▲《影響中國直銷行業的100人》一書,刻畫著中國直銷人的精神底色:夢想,智慧,堅韌的斗志和激揚的戰意
這不由得讓筆者想起早些時候在參與編撰《影響中國直銷行業的100人》那本書時,從頭至尾的萬千感慨。那100位行業人士的身上背負著一個人的命運沉浮、一家企業的篳路藍縷的創業過程和一個行業從混亂到規范的崢嶸過往,那些從低谷到巔峰、從斷崖絕境到海闊天空的故事,也正刻畫著中國直銷人的精神底色:他們心懷夢想和智慧,亦不乏絕處求生的堅韌與斗志,激揚的戰意讓過往的一切變得慷慨,如此方才造就了行業如今的盛景現狀。
不過,在威海紫光的身上,我們看不到這樣的精神色彩。
戰意滅,亂象生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威海紫光如今所面臨的是非爭議自然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有憑有據,而且這些憑據也終會成為日后為此事定性的依據。不過,狂風掀起波浪,而狂風從何而來?或許,這也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思考的事情。
作為清華大學紫光集團對外合作的成功典范之一,在進入到直銷行業之前,威海紫光就已積淀了雄厚的實力。據威海紫光官網資料顯示,它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保健食品(國食健字及衛食健字)、QS及SC產品百余款,被認定為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威海紫光的事業發展有著鮮明的多元化特色,據悉,目前威海紫光已形成三大板塊產業體系,包括威海紫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威海紫光科技園有限公司、威海紫光金奧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威海紫光在其它產業方面也多有涉足,旗下擁有威海紫香園餐飲有限公司、威海紫光健之源海產品有限公司、威海紫光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威海紫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原本,這樣一家有著不俗實力的企業榮獲直銷牌照,是會帶給人許多期冀的,畢竟在當下的行業中不乏實力雄厚的傳統企業涉足直銷領域以此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故事,業內期望獲得直銷牌照的威海紫光也能在行業中書寫這樣一段佳話。可事實上,兩年之后,威海紫光卻成為了業內掛靠和租借牌照亂象的代表。而作為一個案例,它的爭議背后也隱藏著目前直銷行業中愈演愈烈的掛靠和租借牌照現象。
▲一紙合作協議書,威海紫光深陷租借牌照的輿論泥潭
據業內人士分析,直銷企業租借直銷牌照的行為違背了《直銷管理條例》中“從事直銷經營必須經商務部批準獲得直銷經營許可”和《行政許可法》中“被許可人(即直銷企業)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等規定,而就筆者而言,這種行為更是對直銷精神文化和商業文明的一種玷污,那些將牌照當成斂財工具的直銷企業,或許正在丟掉進軍直銷行業的夢想初衷,朝著背離商業文明的方向,退變成一個毫無進取之心的好逸惡勞者。
不用時間去證明,那是一條斷送未來的道路。(本文來自:DSC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