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形象代言人這一營銷方式雖然非常流行,但是在明星進行代言的過程中,其方式均以出席廠商安排的產品發布活動,或者拍攝產品廣告片為主。這些內容雖然是作為代言人的基本工作,但時間久了難免讓觀眾感到缺乏新意,這個營銷方式似乎需要一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了。
作為汽車形象代言人的創新營銷,近年來影視劇植入與代言人的結合體出現了,廠家不僅聘請代言人,并且除了常見的代言宣傳方式外,還會再對代言人所出演的影視作品,包括MTV等作品進行產品廣告植入。
這種形式的優勢在于產品的曝光度增加了,并且產品能夠與代言人結合的更加緊密,給觀眾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不過,對于廠家而言,這樣的創新形式,會比普通的代言增加不少營銷費用的支出,同時,由于對于影視作品的劇情,內容等不受到廠家的控制,因此存在植入廣告欠妥的風險,這對于廠家的產品推廣而言,就好像是賭注一樣,若植入得當,自然是一舉兩得,而若是欠妥,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對產品宣傳造成負面影響。
當然,影視劇植入作為一種已經相對成熟的營銷方式,并不能是完全的創新,目前結合形象代言人,以車為主題拍攝微電影成為了一個新的創新形式。
這種形式的創新在于拋開了單純的以推廣汽車產品及品牌作為出發點的傳統形式,在宣傳過程中更多的考慮了觀眾的審美需求,不僅融入了劇情,音樂,以及風光等內容,更是將代言人與汽車產品變為了微電影的主角,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產品起到了宣傳的作用,而這一切并不會令觀眾感到反感,反而會更加吸引眼球。這樣一來,代言人加微電影的創新形式,讓廠家的推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除此之外,廠家也應當注意一些新聞的炒作,這雖然嚴格意義上并不能夠算是代言人營銷,但若炒作得當,其效果堪比正式的汽車形象代言人,特別是娛樂人物方面,更是因為擁有眾多關注的眼球,而更具炒作價值。盡管有些另類,但我們姑且也可以將其算作是形象代言人的一種吧。
莫文蔚與SRX拍攝微電影
自稱“不愛開車”的莫文蔚,卻成為全新凱迪拉克SRX的形象代言人,并且為凱迪拉克拍攝了系列微電影,成為營銷宣傳的又一新穎案例。
全新凱迪拉克SRX外觀設計繼承了凱迪拉克品牌近年來提倡的“鉆石切割”的風格,外觀犀利而精致,同時,作為一款跨界SUV,這款車還帶有飄逸,瀟灑的風格,整體造型非常迷人。
莫文蔚作為香港著名女藝人,其氣質獨特,飄逸瀟灑,性格更是豪爽,凱迪拉克邀請莫文蔚作為其SRX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可以說是非常貼切。
當然,這個案例的亮點在于,莫文蔚聯手凱迪拉克拍攝了系列微電影作品,不僅開創了一個新的產品廣告形式,更讓莫文蔚自身以及產品本身的飄逸風格得以大幅度體現,令觀眾在領略視覺享受的同時,對產品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點評
將代言人以及微電影這兩種方式合二為一,確實不失為對代言人營銷方式的創新,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單純的拍攝廣告和出席活動,通過微電影的劇情等內容,令觀眾在欣賞電影作品的同時了解產品,而代言人真正成為了產品推廣的媒介,其營銷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鄧超代言吉普新指南者
隨著2011年上海車展上,吉普新指南者的亮相,鄧超也正式成為了這款車得形象代言人,除了當場參與新車上市活動外,還參與了新車型廣告的拍攝。
新款吉普指南者繼承了吉普家族式的7孔格柵,并且將大切諾基的設計風格融入其中,使這款車個性鮮明,并且帶有非常時尚與運動的風格。吉普為這款車打出的口號是“活出棱角”,意在突出其公路運動性能與越野性能的全能表現。
鄧超作為國內知名男演員,擁有俊朗的外表,同時其具有棱角的時尚風格也與吉普指南者所要追求的風格相得益彰。觀眾通過其代言,可以更充分的感受到這款車的個性與時尚,而其參與拍攝的廣告片,更是讓人體會到了這款車的激情澎湃。
當然,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了廠家在尋找形象代言人的時候,找到產品與代言人的共同點是非常之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令代言效果得以充分發揮,讓代言人充分襯托產品內涵。
點評
從營銷角度分析,聘請形象代言人的同時,吉普還打出了“活出棱角”的口號,這樣的創新不僅有助于塑造品牌本身的形象定位,更是雙管齊下,保證了產品營銷的準確率與成功率,再者對于代言人而言,著實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
陳寶國“非官方”代言阿斯頓·馬丁
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實力派男星,陳寶國一直以來都是娛樂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而他的日常生活,更是被其影迷及各個媒體所關注。
不久前,陳寶國被邀請參加阿斯頓·馬丁北京銷售中心的開業慶典一事被媒體曝光,后又傳出陳寶國購買阿斯頓·馬丁跑車為自己座駕的新聞,一時間阿斯頓·馬丁與陳寶國似乎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話題。
當然,陳寶國并非阿斯頓·馬丁的中國形象代言人,而相信阿斯頓·馬丁品牌本身的名望也不需要利用形象代言人這一營銷方式去做廣告,至于陳寶國出席其該品牌的開業慶典,相信也是因為私人關系。
不過,無論是阿斯頓·馬丁品牌,還是陳寶國本人,都可以被認為是處于各自行業中的頂尖,當然,阿斯頓·馬丁品牌的英國貴族氣質,以及陳寶國所具有的獨特氣質,可謂相得益彰,盡管其并沒有代言關系,但二者在一起卻也和諧,并且能夠相互襯托各自的名望與地位。
盡管這樣利用明星效應而進行宣傳的案例,并不能夠稱之為完全的代言,可這樣的名人效應所起到的宣傳效果似乎并不亞于單純形象然言人,并且也不必擔心所邀請的形象代言人是否合適。
點評
對于這種非官方的明星代言人,廠家不必擔心代言人是否稱職,或者是否與品牌相符,更多的是利用代言人的名聲來為品牌造勢。當然,其中也少不了私人關系。不過,這種代言人的宣傳更多的是來源于娛樂新聞,相比單純的官方代言,此類方式似乎傳播的更加廣泛。
少林主持釋永信被“炒作”成大眾途銳代言人
作為少林寺的主持,釋永信大師可謂備受尊敬,當然,這類德高望重的公眾人物自然也是眾多企業所關注的對象,畢竟從中可以榨取不少商業價值。
幾年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獲河南省登封市政府贈送的大眾途銳SUV著實引起了一些轟動。伴隨著佛門僧人是否需要用如此豪華的車型的爭議聲,大眾途銳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時間,釋永信大師似乎也成為了大眾途銳的形象代言人,一提到釋永信大師,大家就馬上會談到他的座駕—大眾途銳。
當然,釋永信大師并非大眾途銳的簽約代言人,但是這類新聞卻利用釋永信大師的名聲,對大眾汽車的產品進行了無形的宣傳。盡管產品本身的內涵與新聞的主角毫不相干,但這樣的隱性宣傳也的確提高了這款車的知名度,不過這樣的形象是正面抑或是負面就要另當別論了。
點評
也許釋永信大師獲贈大眾途銳并不能夠算作是一個營銷案例,但它卻實實在在的為大眾途銳做了一次廣告,一時間大眾途銳這車滿城皆知,比起純粹的代言人營銷來說,這個“代言”效果似乎更勝一籌。
當然,這個案例之所以能夠入選,也在于各個媒體的炒作,而這種炒作對于廠商來說確實是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