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結束后,根據中央的布置,全國上下從省市區、工農兵學商、黨政工學團都在學習十九大精神。在近30年的歷史上,十九大的重要性至少可以排在第三位。十九大報告作為綱領性文件對全國,甚至對世界來說都很重要。世界各國也在研究中國十九大所傳遞出的信息,研究中國未來五年、十年的走向。今天給大家匯報一下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有不準確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匯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十九大報告的幾個重點。二、與公司有關的部分。十九大報告一共有32400字,習主席演講持續了3個半小時。而事實上在學習十九大報告時,通常會整體學習一遍,最后深入討論的還是與自己所從事有關的方面。
十九大報告的學習重點
現階段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兩個一百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個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現階段主要矛盾的變化
之所以稱十九大報告是綱領性文件,因為它將中國未來五年、十年,甚至到2050年的規劃都包含在內了。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一) 發展不平衡的第一個體現是貧富差距。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基尼系數從0.47下降到十九大的0.46。基尼系數是世界上衡量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國際上傳統地認為基尼系數超過0.4就是超越了警戒線,基尼系數越大證明貧富差距越大。中國五年下降0.1非常不容易。
(二) 第二個發展不平衡是城鄉之間的差距大。從前說中國有八億農民,現在可能只有4-5億農民,因為有許多農民工進城,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村變成了城市,但差距仍然存在。習主席在報告中提到,要在未來五年內解決6000萬人口的絕對貧困問題,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三) 第三個發展不平衡是指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中國經濟一部分發展過快,供應量太大,但需求不足;另一部分發展不夠。經濟結構失衡的比如房地產,我曾與住建部的副司長溝通過房地產發展趨勢和方向,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始終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調控手段,這些城市的房價會一直往上走。而三四線城市有大量房子空置,房價在跌。另一方面很多人買不起房。房地產結構的失衡,首先主要表現在需求和是否有消費能力失衡,很多人有買房需求但買不起。房地產失衡的第二個表現是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失衡。因為商品房是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需求大價格就攀升。在攀升過程中即便發現供給過多的現象,房產公司就停止銷售直到房價上漲。房地產公司投入資金的70%-80%是銀行貸款,所以其所承擔的風險只有20%-30%。這就導致全國有許多人搶著買房,另一方面卻有大量樓盤空置。鄂爾多斯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已變成一座死城、空城,從煤城變成了比特城。因為鄂爾多斯有大量的煤礦、火力發電資源,但都已歇業關門。比特幣市場火爆以后,最近幾年價格一路攀升,從每比特幣一美金漲到了幾千美金,很多公司就去用廉價的電力去挖比特幣。
(四) 第四個失衡即因為經濟結構失衡導致供給側的問題,從而導致消費結構、需求、內容等發生失衡。比如勞動力市場失衡,每年全國的大學畢業生大概有七百萬左右,但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事實上全社會勞動力需求很大,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體現的是有很多企業有用人需求,但是招不到人。這是因為結構失衡,一方面有大量畢業生進入社會,另一方面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工程師,所以大學生出來一批文秘、經濟學專業等找不到工作。
到目前為止中國對外公布的失業率每年都在4%,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失業率、就業率維持在同一個水平的。一是因為中國有很多調控手段。每年新增就業在1200-1300萬左右,每年新增創業企業有1000萬左右。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以淘寶、京東一類的店多了。但很多人開了之后不經營,注冊完了就屬于完成就業。而注冊公司容易,注銷公司難。二是因為大學要保證就業率。如果一所大學的就業率不行,校長要受到批評,所以大學就采取簽了勞動合同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的辦法。畢業生可以在某家小公司簽署勞動合同,但實際上并不工作。另外,國家每年公布的數據是1000多萬家企業成立,但沒有公布的是每年有800多萬家企業倒閉。
兩個一百年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一) 第一個是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次越南APEC會議上習主席在演講中專門提到要在五年內解決6000萬人口的貧困問題,十三億人口一個都不落。這一消息在國內是人心鼓舞,但周邊的APEC國家都有些擔心。中國十三億人口都富裕了,其他國家的人口怎么辦,因為APEC國家的資源有限。
在20年以前,整個世界認為地球上資源有限,就像一張大餅,大餅夠多少人分就能喂飽多少人。曾經有人講,現代社會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想讓他們的國民,尤其是人口大國的國民達到美國國民的生活消費水平的話,那是天方夜譚。如果達到這一點,整個地球就要崩潰。因為美國人均消費、能源消費、廢氣排放、人均汽車占有量均是全球第一,人均土地占有量雖然比不上俄羅斯,但優質土地的占有量也是全球第一,所以要達到和美國一樣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國國土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很多都是沙漠,青藏高原占到中國國土面積的40%;而美國只有三億多人口,它的可用土地面積在70%左右,也就是人均占有的有效土地面積是中國的8-10倍。如果中國每個人都達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的話,按照現有的資源和能源供應量,絕對是要崩潰的。
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為中國人民謀利益。原來講馬克思、列寧主義時,是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得到解放。現在這一說法已經不再提,因為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無產階級解放得比我們早,比如瑞士、丹麥、英國。社會主義其實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實現了,簡單來說就是讓大家都富裕起來,至少沒有人為溫飽發愁,貧富差距沒有這么大。如果按照這一標準,社會主義國家在歐洲比比皆是,中國現在還達不到。
(二) 第二個目標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點我是比較相信的。
十九大結束以后,中宣部要求各家媒體從各種角度反映十九大精神。中央媒體邀請到各大央企、500強的高管對十九大發表觀點。我被《第一財經》邀請談消費升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趨勢在不斷上升,怎么看待消費升級。錄制時談了50幾分鐘,播出時是20分鐘。當時我提出一個觀點,即習主席提出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因為按照現在中國的發展水平,只要保持社會穩定、社會思想統一和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到第二個一百年中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是沒有疑問的,但是要排除戰爭、動亂、瘟疫等突發因素。因為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歐洲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還要排除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黃石火山口 爆發等這種不可抗因素。
中國經濟在2050年以前可以達到全球第一位,相當于美國經濟的2-2.5倍,人均GDP是美國的70%。2049年中國GDP將達到70萬億美元,而美國GDP則約為35萬億美元,全球經濟總量可達280萬億美元。關于人口增長,我碰巧有一個同學是聯合國聘請的人口理論專家,他是復旦大學的一位教授。據他們研究,中國人口增長的高峰在 2020-2023年之間,這中間有一個瓶頸期,到2040年以前就開始減少,到2050年中國人口增加的比例下降,人口總量在12億左右。美國現在有3.2億人口,到2050年最多3億人左右。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歐洲智庫羅馬俱樂部,其元老級成員在2013年發表的《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中,預測中國將在2052年以前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人口將是美國的4.5倍,中國的GDP將是美國的3.5倍,但我認為這一預估過于樂觀。我根據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6%-6.7%的水平,排除價格、匯率、能源配給、物價上證、資源供應的變化因素,到2050年中國經濟有望是美國經濟的2.5倍,人均生產與消費量可從目前的8000美元增長到5-6萬美元。
其他關鍵詞
(一) 在習主席做過的各項報告及中央黨校宣講稿中,以下名詞曾被多次提到: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個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 經濟建設
整個十九大報告加上序言共14個部分。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從曾經的“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經濟建設”,再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說明我們國家不管在經濟、制度還是文化上都已經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因為世界上的國家有不同的制度、政黨、文化、歷史傳承、宗教,他們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意見,爭斗得很厲害,但唯獨有一點是統一的,即經濟增長是第一位。現在這是每一個國家解決國內外問題的最后法寶。
特朗普在越南APEC上演講時,他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在訪問途中得到最好的消息就是美國經濟在十月的增長率達到3.2%。特朗普能夠贏得競選就是因為他提出的口號是要經濟增長、美國優先。
中國現在要解決的諸多社會矛盾、不平衡和差距,通過經濟增長就可以迎刃而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真正追求的就是普通的生活。生活的最低層次即住有屋、穿有衣、食有飯。再高一點的層次是文化追求和娛樂。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0254億元,比2012年增長67.4%,年均增速13.7%,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5.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現在走進電影院的年輕人比過去多得多,這也是中國市場吸引西方大片的原因。很多美國大片請來幾個中國演員,就是為了吸引中國人眼球。第三個層次是要有尊嚴。不但要衣食住行、文化追求,還要活得有尊嚴。現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已經明確:要讓中國老百姓過上富裕且有尊嚴的日子。尊嚴含義很廣,且每個人追求不一樣。要求低一點的不用乞討即是有尊嚴的;自由表達意見也是有尊嚴等等。
(三) 公共政策
此外,在中國這樣的中央集權社會主義國家,除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特色以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政府的公共政策。中國政府很少講公共政策,因為它對這個定義還不太清楚。公共政策被作為一門學問建立起來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它先是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論,然后在美國的大學里開辦了公共政策這門課,然后有了公共政策的本科、碩士。我女兒在哈佛讀的雙學位,其中一個是MBA,另一個就是在肯尼迪政治學院的公共政策學位,但是中國現在還沒有開辦。
我在這次《第一財經》的采訪中專門講公共政策的原因就是要呼吁政府和老百姓要關注公共政策,利用國家政府的權威制定的有關社會個體(個人、企業)無法決定的方針政策。如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稅收、財政公共預算、教育發展投入計劃、住房、醫療健康等。政府有引導性政策推出以后,對社會的發展會起到引領性的作用。比如政府提到最近要發展大健康、精準醫療。從經驗上來看,公共投入有個乘數效應,投入1%,帶動的社會全體投入就是5-7倍。2008年中國政府投入的4萬億,到2015、2016年帶動全國累計投入超過20萬億元。因為現在有很多地方性融資平臺,除了中央政府可以融資以外,地方政府都可以通過金融平臺利用地方政府信用來借錢。我曾在和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聊天時,他提到,據他估算中央約有25萬億的債務,中央政府并無多少欠債,其他均為地方政府的債務。
與公司有關的內容:
(一) 第五條: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也與與我們有關。因為在其第六部分專門提到要“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我們公司屬于市場準入邊緣的部分,今后需要向商務部遞交報告,呼吁放寬市場準入,放開直銷擴區,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但關鍵問題是如何定義。此前我們在拜訪商務部秩序司司長時,得到的好消息是國務院會制定政策:開放服務網點,8000萬投資、2000萬保證金都可以取消。不好的消息是商務部新分管直銷業務的副部長認為直銷業不是當務之急,可以先放一放。但事實并非如此,其實是他自己拿不準,他是辦公室管理出身,在他任職司長、部長助理時,一直對直銷業都心存顧慮。現在就任副部長,他的思想如果保守,那么直銷業的改革推進可能就遙遙無期了。
目前,我們與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直銷工作委員會在內的組織都在想辦法起草有關直銷改革的制度建議。我建議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給已經獲牌企業松綁。現在很多直銷公司都在提意見,拿牌企業比沒有拿牌的企業管理還要嚴格。所以首先要松綁,不要對企業監管這么嚴格,要在某些政策法規上放開。比如服務網點問題,一個縣級市本來商業區就很小,現在將近有一百家企業獲牌,如果每家直銷企業都去設立服務網點,那其他企業就沒有地方設立店鋪。所以我們在很多地方找不到店鋪,擠在一堆也不好看,政府也同意這一點需要改革。其次,注冊資本不低于8000萬人民幣,向指定銀行實繳2000萬保證金的規定需要改革。這筆錢本來是流動資金,可以產生很多收益,現在存在銀行里不能動,也不能創造就業和價值,當然銀行可以創造利潤,但企業沒有。直銷擴區也要松綁,拿到了國家頒布的直銷牌照以及省一級的許可,就沒必要再向市一級申請。沒有一個行業的批準有這么難。
第二步、讓多層次計酬、團隊計酬合法化。廣義來看,沒有哪一個行業不實行多層次計酬的。
第三步、開放直銷牌照,只要實行登記制。
(二) 第八條的第二部分: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今后我們在宣傳公司的時候,重點要突出我們創造了就業。問題在于我們創造的就業有沒有登記。比如我們創造了十個崗位,有沒有登記為就業。所以,今后很可能要求銷售人員登記就業,這樣就可以上報。
(三) 第五部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我們公司的產品都是健康品,符合這一戰略。
(四) 第十一條: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國務院對臺辦和國務院僑辦目前都在研究如何讓臺港澳的公民到中國投資能夠完全享受國民待遇。既然是一個國家,為什么需要這么多手續,就應該和內地公民一樣享有國民待遇。現在臺港澳的企業還要注明是臺資、港資等。所以政府正在為此征求意見:所有臺港澳到大陸來投資的都視同國民,只有企業所在地標明臺港澳。
而另一方面,現在習主席時代的對臺政策相比江 澤民時代的軟硬兼施、胡 錦濤時代的模糊不清來說是非常強硬的,與此前相比強化了幾個數量級。美國人通常講“胡蘿卜+大棒”,在一起有足夠的東西吃,但大棒打擊得也很厲害。所以現在對港獨、臺獨抓得非常嚴格。這次我在越南峴港開APEC會議,有兩個 中國大陸人,也是一家臺資企業的高管被越南公安押解出境。我們并不知道什么原因,小道消息說他們此前曾有臺獨言論,二人被押解出境并被永久取消這家企業和這兩位參加代表團的資格。此前我參加過很多次類似的活動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唯獨今年出現了,可能是有人舉報。
另外,包括我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新華網、人民網有嚴格要求,新華社也出了很多禁用語,大體原因就是現在要加強輿論管理、加強輿論導向,要讓全國老百姓看齊。“四個意識”里的“看齊意識”就是要求大家說話一個調子,不容許有和中央不一樣的內容出現,中央怎么講就怎么做,中國只有一個中央,一切聽中央指揮。所以這么多禁用語其實就是在配合黨中央。習主席在好幾次內部會議的講話中談到“四個意識”,要求向中央看齊、中央向習主席看齊、習主席向馬克思、列寧主義、毛 澤東思想、鄧 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看齊。禁用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我們可以看一看在中央媒體方面,現在已經沒有了嘈雜的聲音。從十三大開始到十八大,沒有一屆黨代會開得有十九大這么嚴格。每一屆會議都是會議還沒開,有關中央的候選人、常委名單的小道消息、謠言滿天飛,但這次沒有,直到十九大開始才知道中央常委人選是誰,這是中央有意放風出來。
還有這次以李嘉誠為首的香港大財團大規模地從大陸和香港撤資,把資金轉移到歐洲等其他地方。中央采取的辦法是“你要走我不留”,就好像港獨勢力在中環鬧事,中央不予理睬,到時候老百姓活不下去照樣會找港獨勢力的麻煩。所以現在那些香港大財團要從香港撤資,中央也不阻攔,而是派大批央企則進入香港。還有一個情況,我們現在不斷鼓勵海外留學人員歸來,因為中國建設需要人才,中國要加強和港臺溝通也需要人才。尤其是大批港資撤離以后,央企資產是足夠的,因為港資實力再強也是個人力量,而央企進駐是國家力量。問題在于依靠何種人才讓其運營、盈利和繁榮。原來香港繁榮靠的是一大批香港本地的知識分子和海歸,現在要靠中國內地從海外學成歸來的一大批人,所以目前一大批海歸都被招到香港去,這一情況還在持續。
我認為未來的環境下利弊都存在,要看我們怎么利用。作為外商投資企業,我們在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地位:
第一、我們是美國獨資的企業。美資企業在全球歷來是第一受歡迎的,也是第一受重視的。
第二、我們是一家生產健康品和個人護理品的企業,和中國的大健康發展戰略是吻合的。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銷售額超過3萬億人民幣,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也不過73萬億,我們已經占到將近5%。在十五年以前,美國有一個企業家曾說過,未來美國的發展中,大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且他預言在2005、2006年時,美國的健康品產業有望達到一萬億美金的規模。根據很多專家預測,到2039、2049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可以達到16萬億。我認為這一估算太保守,因為大健康范圍很廣,不但包括像我們這樣的業務,更包括建立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不僅是消費觀念的問題。
第三、我們是直銷企業。相比其他行業來講,最大的優勢是客戶忠誠度。客戶忠誠度是靠企業文化、產品、制度維系的。隨著國家政策改進以后,這三點會發揮作用。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到現在十年,唯獨直銷行業衰退不多甚至還有增長,原因就是這三點在起作用。
第四,三大消費主體。我們所處的行業涵蓋三大消費主體:中產階級;80、90、95后的新生代;銀發族。直銷行業的銷售人員和顧客全都是中產階級,至少是白領。銀發族是大健康產業主要的消費者和投入者。
現在如新公司在北京所展示的印象是:它既是一家直銷公司,但同時也是對中國的政策法規走向很了解的一家公司。因此,我們受邀參加了許多的政府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