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工,面對不確定的2017年,張近東給出了蘇寧確定的答案——“2017年蘇寧年度工作的目標無需保守,一定要利用品質消費增長的窗口期、把握行業優勝劣汰的機遇期,積極果敢大幅提升年度增長目標”,并把年度主題詞定為“聚焦”——產業發展聚焦互聯網零售,產業經營聚焦用戶價值,產業目標聚焦盈利變現,只有高度聚焦才能爆發出行業穿透力。
同時,張近東也對內發出18萬人擼起袖子干的倡議,“鼓勵大家立足企業,個人創業”,表示要將小團隊作戰進行到底,將事業部公司化進一步化小經營單元,成立大量品牌公司。這意味著萬億大目標,將會被成千上萬個小蘇寧分解出一個個小目標,自發的推進和執行,這將會給2017年的互聯網零售世界帶來新的想象!
演講摘要如下:
各位蘇寧管理干部:
大家新年好。經過短暫的春節休假,我們又將投入新的年度工作之中。一年之計在于春,每年的春季工作部署會都是集團最重要的年度會議,新的工作任務、組織調整以及相關工作策略,是我們在新的一年開始時需要首先明確的方向性問題。在各體系開始具體工作部署之前,我先就集團年度工作部署提一些總體的要求。
首先,是對2017年度的行業市場我們要怎么看,年度工作目標要怎么定位。2017年,社會各界普遍對宏觀經濟持謹慎態度,有些企業甚至非常的悲觀,認為2017年主要目標就是讓企業活下去。但集團對2017年確是格外地看好:2017年,很多看似不確定的東西其實是確定的:比如,隨著世界貿易摩擦加劇,出口壓力加大,因此國內供給更加豐富,產能過剩也將進一步加重;而為了應對外部挑戰,國家采取強力的人民幣穩定政策,遏制投機抑制通脹,因此商品消費和生活服務消費將得到有效釋放。
與此同時,很多看似確定的東西反而有可能變得不確定:為緩解進出口貿易摩擦,部分大眾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可能下降,進口商品的在國內的消費將會更加活躍;而當出口、投資兩架馬車的動力不足時,各級各地政府必然以刺激消費為工作抓手。所有這些,對于作為全國O2O零售渠道龍頭企業的我們來說,必將獲得更多的市場先機。
因此,2017年集團的年度工作目標無需保守,一定要利用品質消費增長的窗口期、把握行業優勝劣汰的機遇期,積極果敢大幅提升年度增長目標。
其次,是2017年對于蘇寧意味著什么,集團發展要怎么定位。縱觀蘇寧的發展歷程,伴隨時代的變化和自身的努力,每隔三到五年集團就會呈現一個顯著的變化,每隔十年就會實現一次巨大的飛躍。2020年是蘇寧新十年規劃發展的節點,2017年是蘇寧騰飛的元年,是集團從量變到質變的爆發年。我們之所以對年度目標提出逆勢發展、高速增長的要求,不僅是簡單地基于外部環境的有利因素,更主要的是基于我們對自身發展的積累所建立的預期。
多年來,集團牢牢占據消費升級這一主戰場,全面耕耘、深度布局,品類延伸從家電、3C,到母嬰、超市、百貨、家居,從實物商品延伸到文化體育等內容商品,以及智能家居、科技金融等服務商品。在品類延伸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進行品質的提檔升級,進口商品、精品國貨、中華特色商品在蘇寧平臺上越來越多。全球最多的人口、世界最快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步伐,注定使中國的消費市場成為最朝陽的產業,目前我國擁有著35萬億的國內消費規模,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5萬億至50萬億,所以,蘇寧的發展定位就是始終堅守在零售消費這一最大的金礦上。
與此同時,集團的堅守并不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擁抱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創新嫁接零售產業資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行業領先的互聯網零售模式。當社會上忙于爭論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誰能勝出時,我們默默地探索自己的互聯網零售模式;當人們興高采烈、盲目地以為新零售到來電子商務已死時,我們則更加堅信互聯網零售、物聯網服務的發展前景。蘇寧的互聯網零售從發展的第一天起,就是以科技為手段、技術為工具,全面推進零售和服務的商務電子化。如今,互聯網零售已經成為行業最大的風口,持續40%、50%的復合高增長已成為行業的常態,面對這樣一個朝陽行業、風口時期,蘇寧布局好了、蘇寧也已經準備好了。
雖然我們站在金礦、守在風口,但過往幾年并沒有呈現快速騰飛發展、顯著規模盈利的成長態勢。究其原因,雖然我們在創新、在布局,但是創新需要交學費,布局是要做投入的。2014年蘇寧商業模式創新完成,2016年蘇寧的全產業布局框架形成,2017年以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集團主要的工作目標就是整合六大產業的資源,實現互聯網零售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轉變,實現集團業務從中速增長向高速增長的轉變。快速實現兩個轉變,是我們2017年發展的總方向、工作的主基調。
圍繞實現兩個轉變,2017年集團各產業工作要強化聚焦:產業發展聚焦互聯網零售,產業經營聚焦用戶價值,產業目標聚焦盈利變現,只有高度聚焦才能爆發出行業穿透力。
首先,在產業發展上,我們要聚焦互聯網零售。2016年是蘇寧六大產業協同運行的第一年:O2O零售業務實現從商業模式打造,向盈利模式的轉變;地產業務從開發建設主導階段,向銷售運營主導的跨越;金融業務、金融牌照、金融產品取得重大突破;投資、文創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布局;體育產業在第一年就實現國內和國際的高關注。
縱觀集團的六大產業布局,我們不是多產業平行布局、多元化的獨自發展,而是以零售為核心,順應互聯網時代,構建零售核心資源,打造零售產業生態,實現互聯網零售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各產業圍繞零售,搭建前臺后臺,提升競爭實力;豐富商品類目,提高用戶粘性;衍生產品服務,提供增值利潤;豐富IP內容,提升品牌效應。但無論未來蘇寧還將衍生什么產業,都是為了互聯網零售的深化和優化。
其次,是在產業經營上,我們要聚焦用戶價值。2017年集團強調產業聚焦、業務聚焦,落實到市場上就是用戶聚焦。強調用戶聚焦,意味著不再簡單地追求用戶數量和平臺流量,而是聚焦用戶的價值滿足、聚焦有價值用戶的盈利變現。移動互聯是全員互聯,投資補貼消費、免費培育用戶的時代已經式微。
各產業、各體系要結合自身業務,通過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滿足顧客體驗,贏得顧客口碑。過去我們常講營銷是綱,在互聯網零售時代,我們要加一句口碑是根,根是根本的根。口碑是用戶滿意的表現、口碑是蘇寧品牌的載體。在互聯網時代,口碑是企業的存在形式,什么樣的口碑就決定了企業有什么樣的存在。
最后,是在產業目標上,我們要聚焦盈利變現。2016年,集團互聯網零售業務實現了經營性盈利,2017年我們要進一步的擴大盈利規模。與此同時,各產業也要結合自身發展的階段性,以及行業的特點,確定直接盈利和間接變現的發展目標。
通過嫁接零售業務,置業、金融已經有獨立的盈利模式和利潤增長空間。蘇寧投資作為產業投資的定位,我們不追求短期投資收益,而要追求長遠的零售行業資源的增值。而在文創、體育領域,視頻業務和足球俱樂部運營在國內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盈利模式,在文創和體育業務投入產出難以平衡的情況下,不能盲目追求投入規模,要充分圍繞零售、地產、金融等業務傳播需求,形成蘇寧的體育營銷、文化營銷,擴大蘇寧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通過零售變現實現文創、體育的價值。
為有效實現2017年各體系工作目標聚焦的要求,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還需要推進各方面的深度融合。
首先,是創新和創優的融合。集團的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圍繞著科技蘇寧、智慧服務,探索新模式、布局新產業、發展新業態,鼓勵行業、產品、技術、經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創新,堅持推進創新人才和創新項目的獎勵激勵。創新是永恒的,但成功的創新是階段性的;創新是有價值的,但有價值的企業不一定是創新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創新是投入不是產出,是手段不是目的。伴隨蘇寧互聯網零售定型、六產業布局成型,我們從模式創新進入產品創新階段,企業發展從創新進入創優階段。
所謂創優發展,就是不能泛泛地講創新精神,而是要腳踏實地的講工匠精神。集團的新模式和新產業,包含了大量的新產品和新服務,用戶不是和蘇寧的模式打交道,而是和蘇寧的產品、服務互動。系統不暢、產品不精、服務不優,用戶就會體驗差、抱怨多,再新穎的創新也會功虧一簣。集團已經完成了戰略決定勝負的產業布局,現在決定成敗的是細節、是執行,而執行需要熟能生巧的專業技能,需要精雕細琢的敬業態度。
2017年創新評優的標準也要做一些調整和優化,我們不求多,而求精;不求新、但求好。以外部標準為企業標準,產品行業對標,服務用戶評價;以內部價值為激勵標準,直接價值看效益,間接價值看變現。真正以創新為手段,創造價值為目標,進入創優發展的新階段。
其次,是創業與守業的融合。在過去幾年,為充分鼓勵創新,集團在組織上不斷變革,建立創新型組織、創業型團隊,集團上下小團隊作戰,微創新變革不斷涌現,從組織和管理層面有效支撐了集團的轉型發展。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傳承則是永續的法寶,所以我們解決了創新發展的問題后,還必須要考慮永續發展的問題。伴隨著企業創新的優化,組織與管理體系也要相應地調整,我們要把創業和守業有機融合起來穩健的發展。
目前集團的人員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核心的經營管理干部,經過多年在集團的個人發展,以及集團股權制度的安排,這部分干部與集團建立了休戚與共的長遠發展關系,成為集團的創業者團隊。
而伴隨蘇寧新產業的布局和新市場的拓展,集團吸納了眾多的專業人才和技術人員,他們是科技蘇寧、多元蘇寧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這些專業人才,我們鼓勵大家立足企業,個人創業:項目買斷、團隊包干可以;產品服務公司化,企業和個人共同投資也可以。
由于零售的行業屬性,集團還有大量的店面、物流和售后員工。對于這些基礎作業人員,我們也要發揮他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分享企業成功發展的成果。通過在一個個自營店、蘇寧小店、區域配送服務網點創一方蘇寧的發展、守一份自己的事業。
三是,個性和共性的融合。經過26年的發展,集團的零售業務已形成多渠道、多業態、多品類的發展趨勢,蘇寧地產、金融、文創、體育、投資等新產業逐漸向專業科技、時尚潮流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此同時,蘇寧在海內外的地域滲透也更加廣闊。面對科技、多元、國際的新蘇寧,蘇寧企業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小企業的管理靠制度,大企業的管理靠文化,跨越種族、國家和行業界限的18萬蘇寧員工,如何形成創業動力十足,拼搏意志頑強的團隊,歸根結底是靠有凝聚力、戰斗力的企業文化。集團從創業之初,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企業。
制度重于權力,同事重于親朋,倡導家庭式氛圍。這些20多年前就已經形成的企業文化理念,感召著一批又一批的社會人才加盟蘇寧。
在互聯網零售轉型發展過程中,面對“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基因”的攻擊,我們不討論、不爭論,堅持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改造傳統零售;堅守行業本質,打造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伴隨蘇寧轉型成功和新型企業文化的打造,我們可以自信地向社會各界表明:開放不等于沒有企業的底線,包容不等于喪失自己的個性。蘇寧的底線是認同企業,立足企業發展個人事業;蘇寧的個性是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家精神。2017年,六大產業強調聚焦,在企業文化建設也要聚焦:多產業布局專業化經營講個性,海內外發展地域文化講特色,但不管什么行業、不管什么地區,蘇寧的組織管理都要講共性,這就是蘇寧的使命愿景、蘇寧的經營管理理念、蘇寧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
最后,是競爭與合作的融合。2012年,集團的互聯網零售開始邁向平臺化發展,在2013年春季工作部署會上,我向與會管理人員說過,互聯網是開放連接,是企業資源的社會化利用,未來不是同行的會成為同行,不是對手的會成為對手。
今天,在蘇寧六產業合力發展的過程中,我要向大家進一步強調,我們要在更大的范圍內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商業地塊拍賣、頭部內容購買、足球俱樂部競技、金融產品服務,都是充分競爭、高度對抗的。新產業的發展不是各產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聚焦互聯網零售實現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新產業的競爭不是挑戰和戰勝哪個對手,而是爭取更多的用戶。
從六產業合力發展,集團價值最大化的角度看,同行有可能是最好的協同資源,對手有可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各位管理干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對于轉型成功、布局完成的蘇寧來說,我們固然希望2017年的外部環境更好一些,讓蘇寧萬事俱備后,有再借東風的乘勢發展。但是我們也不懼怕外部條件的更加艱難,時代的淘汰和彎道超越反而會讓我們事半功倍。但無論從哪方面看,2017年蘇寧的發展都到了質變爆發、拐點突顯的一年,只要我們踏實穩健、全面聚焦、步步為營,我們就一定能取得歷史性的突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