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食糖、茶葉及相關制品、乳制品、飲料、酒類、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餅干、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蛋制品、豆制品、蜂產品、罐頭、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肉制品、水產制品、調味品、冷凍飲品、速凍食品、糖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29大類食品560批次樣品,檢出其中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糕點、豆制品、水果制品和水產制品等6大類食品7批次樣品不合格。發現的主要問題是,有機污染物污染、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等。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spcjsac.gsxt.gov.cn/。
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浙江、福建、湖南、甘肅等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核查處置,查清產品流向,督促企業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嚴處理;及時將企業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開,并向總局報告。
現將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具體情況通告如下:
一、有機污染物污染問題
天貓樂惠旗艦店(經營者為福建省晉江市安海三源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在天貓(網店)銷售的、標稱福建省晉江市安海三源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制造的烘烤蝦皮,經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檢驗發現,其中N-二甲基亞硝胺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福建省晉江市安海三源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對產品真實性提出異議,福建省市場監管局核查后對其提出的異議不予認可。
二、微生物污染問題
(一)天貓洪晟翔旗艦店(經營者為浙江省杭州花淡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天貓(網店)銷售的、標稱浙江省杭州花淡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委托福建鹿辰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的紫薯芋泥餅(原味款),其中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寧波海關技術中心。
(二)天貓優客智聯食品專營店(經營者為浙江省寧波優客智聯商貿有限公司)在天貓(網店)銷售的、標稱浙江省寧波優客智聯商貿有限公司委托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增輝食品廠生產的水磨年糕,其中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
(三)淘寶網沛溪土特產直銷店(經營者為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油溪鄉佩佩食品商行)在淘寶網(網店)銷售的、標稱湖南梅山天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豆腐乳,其中大腸菌群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合肥海關技術中心。
三、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一)甘肅省蘭州西太華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太華商廈銷售的、來自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高原夏菜1-16(供貨商:張皓育)的韭菜,其中啶蟲脒、腐霉利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二)甘肅省蘭州西太華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太華商廈銷售的、來自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銅懷海鮮批發部的鱸魚,其中磺胺類(總量)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四、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
天貓春江月食品旗艦店(經營者為浙江省杭州春江月食品有限公司)在天貓(網店)銷售的、標稱浙江省杭州春江月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的、浙江省杭州果樂緣食品有限公司(分裝)的無核大烏梅(李梅制品),其中亮藍、莧菜紅、相同色澤著色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等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成都市食品檢驗研究院。
部分不合格檢驗項目小知識
一、N-二甲基亞硝胺
N-二甲基亞硝胺是N-亞硝胺類化合物的一種,是國際公認的毒性較大的污染物,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目前由N-二甲基亞硝胺引起的急性中毒較少,但如果一次或多次攝入含大量N-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也可能引起急性中毒。《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N-二甲基亞硝胺在水產制品(水產品罐頭除外)中的最大限量值為4.0μg/kg。預制動物性水產干制品中N-二甲基亞硝胺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原料腐敗所致或加工過程中污染所致。
二、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不是致病菌指標,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狀況。如果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還會加速食品腐敗變質,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面包》(GB 7099—2015)中規定,糕點食品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的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5CFU/g,且最多允許2個樣品的檢測結果超過104CFU/g。《年糕》(SB/T 10507—2008)中規定,水磨年糕微生物指標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制品》(GB 19295—2011)中“熟制食品”的規定,即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的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0000CFU/g,且最多允許1個樣品的檢測結果超過10000CFU/g。糕點、水磨年糕中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也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或儲運條件不當等有關。
三、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包括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和克雷伯氏菌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提示該食品存在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長期食用大腸菌群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尤其對老人、小孩的危害更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豆制品》(GB 2712—2014)中規定,同一批次產品5個獨立包裝樣品的大腸菌群檢測值均不得超過103CFU/g,且最多允許2個獨立包裝的檢測值在102CFU/g和103CFU/g之間。腐乳中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加工原料或包裝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生產過程中人員、工器具等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
四、腐霉利
腐霉利是一種廣譜內吸性的高效殺菌劑,對低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的灰霉病、菌核病有顯著效果,但菌株容易對其產生抗性。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腐霉利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mg/kg。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病情,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五、啶蟲脒
啶蟲脒是一種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作用,對薊馬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啶蟲脒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啶蟲脒在鱗莖類蔬菜(蔥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2mg/kg。韭菜中啶蟲脒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六、磺胺類(總量)
磺胺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抑菌藥,其具有抗菌譜廣、性質穩定、便于貯存、吸收迅速等優點,用于動物疫病治療。長期大量食用磺胺類(總量)殘留超標的食品,可能在人體內蓄積,不利健康,可引起過敏反應和耐藥性菌株的產生。《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磺胺類(總量)在魚的皮和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00μg/kg。淡水魚中磺胺類(總量)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在養殖過程中為快速控制疫病,違規加大用藥量或不遵守休藥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產品中的藥物殘留量超標。
七、亮藍
亮藍又名食用藍色2號,水溶性非偶氮類化合物,是常見的人工合成著色劑,在食品生產中應用廣泛。如果長期攝入亮藍超標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涼果類蜜餞中亮藍的最大使用量為0.025g/kg。涼果類蜜餞中亮藍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計量不準導致終產品亮藍超標,也可能是生產企業為改善產品色澤、提高市場價值而過量使用。
八、莧菜紅
莧菜紅又名藍光酸性紅,偶氮類化合物,是常見的人工合成著色劑,在食品生產中應用廣泛。如果長期攝入莧菜紅超標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蜜餞涼果中莧菜紅的最大使用量為0.05g/kg。涼果類蜜餞中莧菜紅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計量不準導致終產品莧菜紅超標,也可能是生產企業為改善產品色澤、提高市場價值而過量使用。
九、相同色澤著色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著色劑又稱食用色素,用于賦予和改善食品的色澤。如果長期過量攝入,會加重肝臟和胃腸道的負擔,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相同色澤著色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得超過1。涼果類蜜餞中相同色澤著色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了解而超限量添加多種相同色澤著色劑,也可能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未嚴格控制各相同色澤著色劑的用量。